我和科学有个约会 | 科学还能这样学

日期:2021-03-12
作者:包玉刚实验学校
观看人数: 0

        作为包校核心课程之一,中学阶段开设的综合科学课程包括四大领域:生物、化学、物理及科学探究。其中科学探究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考、评判证据、规划调查工作、记录和数据分析等能力,提升他们对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术双语能力,综合科学课程由中外教分别授课,双方在内容上既互补也有交叉,保证各学段都能达到相应的课标要求。为此,包校着力引入有着优秀教育背景的学科教师。


1993103832.jpg


        在初中校区,2015年加入包校的翁梅倩老师在取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博士学位后任职于上海新华医院,去美国后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讲师,有着丰富的科学教学经验。亲身体验过中美两种教育的翁老师,觉得中美教育理念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有很多做法可以借鉴到国内的科学教育上。因此,在选择回国后的工作时,她决定去中学做一名驻校科学指导老师,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不断推动其发展,对她而言更有意义。而来到包校工作也并非偶然,早在几年前一次回国探亲时,翁老师就曾来到包校参观。彼时,包校中西合璧的人文气息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仁义平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创办人的办学理念都令她印象深刻,感同身受。


        而幸运的是这份初衷也得到了校区领导团队和学科组其他老师的支持,老师们希望在初中这一承上启下的学段,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照教纲要求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我还希望让在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辨思维。我会去问学生,你有什么想法?你是否能够找到证据去支持自己的想法?”翁老师解释道。


416888526.jpg

科学课堂


        在课堂中,翁老师基于教学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其中,在生物学科的“人体器官”单元中,课程知识紧扣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但具体到授课方式,翁老师希望不是以老师灌输的形式,而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来收获知识。例如关于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胃还是肠这一问题,老师准备相关材料和数据,同学们在细致观察和研读材料后,各站一方进行辩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知识更加牢固:“这个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思维的训练。” 翁老师总结道。


        在课后,翁老师为学生布置了精心设计的课后作业,希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辨思维。例如,在七年级血液系统一课的学习中讲到了镰刀状贫血症,这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为了让学生更加辨证地看基因突变,翁老师布置了题为《镰刀状贫血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的力量》的命题小论文。让学生将镰刀状贫血症与疟疾这种疾病联系起来,探讨基因突变的意义。为此,翁老师给学生准备了大量的科普类文献资料,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非虚构类文章(Non-fiction)的能力。


1602343260.jpg


        翁老师承认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确实很具挑战性,因为有部分专业概念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围,但学生们通过努力是完全是可以独立完成的。果不其然,不少同学的初稿,无论是逻辑的严密性还是论文的完整性都令翁老师刮目相看:“我会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一同分析部分优秀作品,讲解文章好在哪里,让所有同学看到该如何寻找证据又如何运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经过这样的讨论和修改,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数据的重要性,还真正学会了在文章中该如何立论、如何论证等等。  


       7F班Leo回顾整个论文写作过程时觉得自己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在面对与日常生活联系较小的论文时,如何准确地在海量的信息中进行筛选,用于支持自己的观点。“我会根据自己前期阅读获取的信息,先构思好文章结构,写出一个不包含任何数据、信息的整体框架,在需要补充信息来增强说服力的地方打上括号。整个框架成型后,再更加有目的性地去寻找数据来支持每一段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我发现这样可以让读者跟随作者的思路,更加清晰直观地去理解整篇论文的要点。”


       而7A班Michelle也不约而同地表示,通过这次论文写作过程,最大的收获是在学会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如何根据自己的论点取舍资料,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我花了一张脑图(Mind map)一边是镰刀状贫血,一边是疟疾,然后把找到的资料填在两边各自的分支上,于是就找到了两个看似没有关系的疾病之间的关联。”


        与此同时,家长们也将孩子的进步看在眼里,为此7A班Yuki妈妈特意写了邮件给翁老师表示:


 


        看了Yuki的作业之后我发现她真的阅读了很多文献,并且有自己的观点,回答我的提问也很缜密。我发现通过这个作业,她的思辨能力和自学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同时因为老师讲解细致,她对之后的修改方向也有很清晰的想法。不仅如此,由于要经过判断抄袭的软件检验,她自己也会注意减少引用、多用自己的见解,这个意识我觉得非常难得。作为家长,非常高兴地看到孩子在这门学科上的成长,同时我相信这样的能力也会惠及其他学科。

1328117582.jpg


        同样看中作业环节的还有科学组的陶茜老师。陶老师在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后,被包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双语教学所吸引,于2013年加入。多年来,陶老师一致在探索如何结合新课标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而作业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载体。在陶老师看来,如果科学作业只侧重于科学知识的考查,偏重于机械式的记忆,则会不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并限制了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发展,因此陶老师在借鉴传统的作业基础之上,设计了开放型的作业。


        例如在《水与人类》的单元中,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作业形式来阐述水循环和水污染的学习内容。同学们开动脑筋,创意十足:



学生使用废旧材料制作模型并拍摄视频,从而锻炼科学词汇的组织能力及演讲技巧

以上视频由Y6E Smile同学制作



        在课堂内容和课后作业的基础上,翁老师还与陶老师一同开设了主题为侦探社的课外课程,因为在初中阶段,翁老师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首要教育目标,希望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够积极地探索自我,发现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能够让他们受益终身。


956510945.jpg


        例如,为了配合课程内容,老师们在侦探社团中也设置了关于血液分析的课程内容,因为血液分析的结果经常是侦查人员侦破案件的重要线索和依据。“侦探社团的活动丰富,有指纹的提取和鉴定、纺织品鉴定、侦探短文的撰写和推理等,一经推出便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我和翁老师开的两个时间段很快都报满了。” 陶老师介绍道。


967580789.jpg


同学们在进行纺织品鉴定


        其中在血型分析课上,陶老师通过案例引入,让学生们意识到血型分析在案件侦破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血型分析的原理。秉着“在动手中学习”的理念,学生们先拿到四个有编号的未知“血型样品”,然后用另外两种同样是化学试剂标但有血清A和血清B的样品分别加入到之前四个血样中,他们需要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再结合课前的血液凝聚原理确认四个样品分别是何“血型”。同时考虑到初中生的人身安全,陶老师将传统的采血式实验进行了改进,通过多种化学试剂的沉淀反应来模拟血液凝聚反应,为了增加实验的感官性,还加入了红色墨水以体现血液的颜色。


1351305056.jpg


血迹分析课

同学们测量不同高度对血迹形状的影响

血型分析课

根据观察到的化学反应判断“血型”

1026188621.jpg


        “同学们通过社团的活动不仅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案件侦破的科学依据和工作程序,还培提升了科学探索能力,增强了辩证思维,同时还能够结合所学的人文知识来撰写剧本。此外,学生们在课后也会阅读侦探相关的书籍,拓展视野的同时加深了对这一职业的理解。” 陶老师评价道。


        疫情让我们每个人都看到了当今时代所充满的不确定性,没有人清楚地知道未来是什么,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在未来可能未必是正确的,因而就更加需要我们的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将这个从思考到取证再到论证的过程示范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具备思辨能力。

  ——翁老师



为了帮助有兴趣申请包校的转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课程与团队,包校初中部(虹桥校区)近期将举办专场信息咨询会,主要针对目前六、七年级在读学生家庭。

 

对象:目前在读六年级和七年级学生家长

 

时间和地点:2021年3月30日周二(具体时间和地点将邮件另行通知)

 

报名方式:扫描以下二维码报名


111215535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