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包校十周年校庆的重头戏之一,10月25日,包校邀请了世界著名婴幼儿教育专家、牛津大学幼儿研究中心主任金·普伦基特教授(Kim Plunkett)访问包校,与大家探讨“如何读懂幼儿思维”。校内外家长以及牛津大学校友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普伦基特教授的专攻方向是研究幼儿和儿童语言和认知发展的变化机制,重点关注幼儿在两岁之前认知词语,语义习得以及类别形成的能力。他对儿童和成年人的形态学形成过程也进行了长期研究。1992年,普伦基特教授创立了一个研究儿童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机构—牛津大学幼儿研究中心。
作为牛津大学校友,包校创办人苏文骏先生一直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牛津校友会的各项活动。他在欢迎词中表示,牛津大学与中国渊源颇深。目前,有一千多名中国学生在牛津大学深造。除美国之外,中国学子也是牛津大学最大的海外学生群体。中国目前共有4700名牛津大学校友。此外,早在几十年前,牛津大学就与国内诸多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
研究幼儿的一大难题在于:幼儿不会表达。婴幼阶段尚未学会说话,稍长些的孩子也许不能完全理解你的问题。
普伦基特教授认为:
“我们需要找一些方法来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认知过程。”为此,他们主要采取两种方法进行研究。
眼球追踪
普伦基特教授介绍到,他们在幼儿面前放两张卡片:一张是鸟,一张是青蛙,然后说:“鸟”。如果幼儿一直盯着“鸟”这张卡片看,那么可以推断,即便幼儿自己不能发出“鸟”这个音,但仍可以理解我们所说的话。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研究人员能够通过红外线自动追踪婴儿的眼球运动,开展更加微妙的研究实验。
利用“神经影像学”来进行眼球追踪
普伦基特解释到,研究人员会给幼儿展示“鸟”和“青蛙”两张图片,并说:“鸟”。随后监测幼儿脑部哪个部位有反应。此外,研究人员还测试了幼儿在听到一个与此无关的词语时,脑部是否也会有反应。
普伦基特教授表示:“即使在婴儿时期,我们似乎也会本能地凭直觉了解这个世界,自动为每个事物命名。”
牛津大学幼儿研究中心还探讨了睡眠对幼儿语言认知的影响。研究将幼儿分成两组。研究人员同时教两组幼儿新词。随后,让其中一组进入睡眠。研究发现,小睡一会儿的那组幼儿记忆的单词要多于没有睡觉的那组幼儿。
普伦基特教授认为:“睡眠对孩子记忆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睡眠不是一个消极的过程,它不仅对婴儿,而且对成人也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