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是包校社区的特色之一。三年级的林立永(Elijah)来自美国,拥有跨文化背景,由于父母工作原因,一家人曾在多个东亚城市生活,包括中国台北、中国香港、东京、北京等,如今定居在上海。“我们认为文化认知至关重要”林立永的妈妈Catherine 表示。在为孩子寻找学校时,他们希望能找到一所提供双语教育同时又注重品格教育以及培养学生全球公民意识的学校。最终,在朋友的推荐下,他们选择了包校。
“我们期望孩子既能融入中国,也能融入我们的家乡,”Catherine 表示。“由于家庭的跨文化背景,我们自然地希望他能接受双语教育。此外,我和他爸爸都在第三文化环境中长大,虽然我们都是华裔,但并未掌握流利的中文交流能力。加之中文是一门学习起来相对困难的语言,我们期望他能够实现我们依然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家里,林立永主要使用英语交流,也更喜欢阅读英文书籍,因此对他来说英语是他真正的母语。然而包校的双语环境让他的双语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语文课上,他仍然习惯用英语思考,因此中文写作一直对他来说是一种考验;但有趣的是在数学课上,用中文思考对他来说已经变得非常自然了。
“我们发现,语言学习的最好方法和体育锻炼一样,那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Catherine说。“在家里,他会不断地练习用中文写作,这种方法确实很有效,他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对此,林立永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许漠霖介绍说,在包校,母语非中文的学生会跟其他学生一起上中文课,以便有充分的中文浸润环境。令老师们都很欣慰的是,林立永非常努力,完全跟得上也十分享受与同伴一起学习的过程,“我能感受到他与小伙伴相互鼓励、积极参与时的开心。”在课堂上,老师会有意识地让他领读字词,以检查他的发音和理解,同时针对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几乎每次都会请他发表观点,锻炼语言表达,并引导他思考和学习相关技能。而对于中文程度稍弱的学生,老师也会有针对性的提供调整过的Work sheet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完成学习要求。
在春季游园会上,林立永和同学们进行义卖活动
同时,老师也鼓励林立永尽可能多地进行中文阅读,作为家长,Catherine也非常支持。她注意到林立永热衷于泡在图书馆里读英文书,于是就问他是否有任何感兴趣的中文书,林立永想了想说漫画小说可能会很有趣,于是Catherine选择支持孩子,买了他喜欢的全套漫画书。在她看来,教育需要灵活性,漫画小说或许可以作为一种启蒙,帮助林立永逐渐过渡到阅读传统的文学作品。“有时候困难并非能立即克服,而是需要时间来消化,”她说。“他还只有三年级,我们知道培养他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包校的学习生活中,林立永逐步成为了一位世界公民。他的双语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使他能够更加自如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在暑假期间参加美国夏令营时,他能够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游刃有余地切换。
对林立永一家而言,包校的教育不仅限于语言学习,更重要的是其全人教育的理念。学校独特的教学模式融合了学术、体育和品格教育,使本就内向的林立永变得更加开朗而自信。每天早晨,孩子都迫不及待地盼望着早早抵达学校,满怀期待迎接一天的学习,这让他的父母感到颇为意外。如今,他乐于与老师和成年人交流,也愿意花更多时间和朋友一起参加户外活动,他能很好地平衡学业与生活。
Catherine特别留意到包校采用先进的在线系统来追踪学生的行为表现,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与他人互动,促进品格教育。她认为这一方法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更加留心自己的言行,同时尊重他人的感受。孩子常常会兴奋地回家宣布自己达到了新的里程碑。这种做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也能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团结一致的校园文化。
尽管林立永一直喜欢英语课程,并在中文学习方面也逐渐游刃有余,但他最喜欢的仍然是学校提供的计算机和艺术课程。虽然他变得越来越活泼和外向,但是安静地在图书馆里阅读仍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
林立永在夏季音乐会上的合唱表演
Catherine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日常片段。一天清晨,当大家准备出发去学校时,林立永发现妈妈的网球拍忘记带了。随即,他迅速跑回房间,与母亲一起寻找球拍。“或许在其他家庭看来,这可能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琐事,但对我而言,这个瞬间让我感受到孩子的成长。他有了时间观念,并且期待去学校,知晓不能迟到,同时还留意到了我的疏忽之处。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主动伸出援手。我将这种成长归功于包校多年来的品格教育。由衷感谢包校让孩子变得如此主动与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