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

日期:2024-05-21
作者:
观看人数: 0
 

希望同学们能在乐器声中找到知音,通过乐器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除了乐器本身的练习,更要发掘乐器背后更深层的意义,比如延续了几百年的工匠精神,那种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对细节的钻研,比如乐器背后蕴藏着的历史和文化。


——包文骏,常务副理事长



包校音乐教育是全人教育的一部分,除了常规音乐课外,各校区还提供丰富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同时在三校区还活跃着各类音乐社团,如:合唱团、爵士乐队、钢琴大师班、吉他乐队、摇滚乐队、室内音乐、管弦乐队、古琴社团、电子音乐社团以及中国打击乐团等。三校区的音乐教师们为学生们提供一以贯之的具有启发性的专业指导,助力他们在音乐道路上蓬勃发展。


中国音乐课程是包校音乐教育独具特色的一部分,是包校为传承中华文化而开设的中国民族音乐校本课程,于2013年正式启动。最初,小学部开设了民乐集体课二胡和琵琶,并组建了中国民乐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三校区均开设了中国音乐的校本课程。目前,全校共有近180名学生学习二胡、琵琶、中阮、笛子、葫芦丝、古琴等中国乐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在包陪庆理事长的倡议下,舟山锣鼓队在松江校区正式成立。舟山锣鼓是来自包理事长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校的舟山锣鼓队在每一次校内外的重要庆典中都大放异彩。


ebe361dc73aa9a0e492e1a1a6d372e31.jpeg


e3bb87a8afd3fbadc1bbebce5a6b12a0.jpeg


音乐组的刘叶南老师是三校区中国音乐的负责人,自2014年加入包校。刘老师自幼学习音乐,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交流表演。在多年的教学中,她熟悉中外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式,并将此应用在包校民乐的教学之中。据刘老师介绍,为了确保学生们能在起步阶段就得到专业指导,针对民乐集体课,小学部和初中部的音乐组均聘请了专业的乐器教师,利用午休时间、联课活动和周六进行授课。同时,在每年音乐会的演奏曲目的挑选上,音乐组的老师们都会根据不同校区学生特点做相应的选择,让他们在兴趣和挑战中有所收获。


20180608 Summer Concert.jpg


20150605 Spring Concert.jpg


小学部的孩子更注重演奏技巧的训练,因此音乐组会根据学生们的水平和各类乐器的数量来改编或创作合适的乐曲。到了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并有了自己的喜好,他们会主动与老师分享希望演奏的曲目,老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和改编曲目。高中部民乐团在曲目的选择上则更为大胆而多元,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音乐视野,从《花好月圆觅知音》到《鱼知乐》,以及刚刚结束的《春忆》民族音乐会。每场音乐会的曲目可谓是百花齐放,不仅有传统曲目和影视剧作品,还有一些独树一帜的创意乐曲以及用中国乐器演奏的西方乐曲,特色曲目包括了由学生创作的音乐《江南春》,西方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和英文歌曲《Golden Hour》等。


9156ca2507f81e648ecfacb345d95ab9.jpeg


20211217 Winter Concert.jpg


高中部的乐团不仅吸引了许多学生的加入,也同样吸引着喜爱民乐的老师。高中IB英语教师毛灵吟老师,13岁时随父母移居加拿大。她从5岁开始学习古筝,深爱其悠扬婉转的音律。她十分享受中国音乐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所带给她的快乐,这也是她重返中国投身教学的源动力。入职包校后不久,她就加入了民乐团,这让她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之外多才多艺的一面,她很享受和同学们一起合奏和创作的过程。她希望通过民乐团的演奏,同学们可以暂时卸下学业的压力,享受中国音乐的美妙。毛老师曾经历过不同的学校,在她看来与其他学校相比,包校有着独一无二的校园氛围,同学们完全沉浸在中西两种文化之中,文化的浸润不止局限于语言的学习而是渗透到了学校的方方面面,例如通过中国音乐来了解中国文化,同样学生也可以通过西方音乐来了解西方文化。


20230529 Y12 毕业典礼.jpg


20211209 Winter Concert.jpg


四位从小学习民乐并参加了本次《春忆》民族音乐会的同学,分享了他们在乐团的故事。来自十二年级的孙仪安,十一年级的白宇璁和九年级的马瀚明都是从小学就加入民乐团的学生。作为葫芦丝手,孙仪安会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者活动,教授社区成员葫芦丝的演奏技巧;作为乐团的团长兼指挥和二胡手,白宇璁在IGCSE和IB课程中选择了音乐,并坦言中国音乐的学习不仅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还帮助他成功完成了课程中涉及的有关中国风格音乐作曲的任务。马瀚明则从4岁起开始学习民族乐器,先后熟练演奏小阮和柳琴,近年对民乐的热爱更是自学了中阮。在乐团当中个人的演奏能力固然重要,更需要所有学生的配合。就读十一年级的白婧怡在乐团里弹奏古筝,她十分享受和乐团一起排练和互换乐器的点滴乐趣。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希望能有更多喜欢民乐的同学加入民乐团,让民乐文化能在包校传承下去。


20170616 包校十周年音乐会.jpg

2017年包校十周年音乐会


bbf171a2fa1ffe5b614bf891f36f4034.jpeg


在多年来的教学中,让刘叶南老师感到格外欣慰的是许多已经毕业的民乐团同学们,在海外继续进行着各种民乐创新和尝试 —— 他们努力在海外建立中国民乐团,尝试用管弦乐演奏中国乐曲。同时,校友们还与老师们长期保持着联系,请教经验并分享优秀曲目,持续为乐团贡献力量。在校友身上,刘老师看到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音乐无国界,真正立足于世界之林的音乐必须具有它的民族性。在校友身上,我看到了中国音乐走出了国门,包校学子是真正将中国文化的种子带出国门、撒至世界各个角落的一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