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家校共建都是包校尤为重视的方面,因为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家校之间的合作与
沟通会不断碰撞出新观点亦或启发新思考。尤其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而言,更需要来自学校和家
庭齐心协力地支持。因此,小学校区一直以来都借助校长信这一载体,以教育反思的形式向家长
们传递一些最新的教育观念,希望家长在面对孩子成长、教育等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
教育反思的主题从学生的品格塑造、自我时间管理到保持心身健康,再到让父母了解不同类型的学习者以及如何与孩子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等等,内容不仅来自Siobhain Alum校长 (教育反思 | 家校携手,塑造孩子良好品格)、陈艳副校长、低年级组主任王戈、中高年级组主任Michael Bailey、学术主任Michelle Ip等管理团队成员,还有学科教师、心理咨询师以及图书馆教师等。
例如陈艳副校长在谈到“平衡生活”这一主题时表示,勤奋是优秀品质,时间管理也是需要从小教育和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张弛有度,正如包校倡导的“平”这一价值观,非但是教育的理念,也是人生的哲学和生存之道。与此同时,低年级组主任王戈老师针对小学阶段7-12岁孩子的生理发展特点,解释了充足的睡眠,平衡学习、玩耍和休息的时间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建议家长们和孩子一起规划,提醒孩子理解事件的优先顺序,把握计划的时效性。
对于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们而言,针对孩子成长的需要和家长的疑虑来甄选话题、准备内容的过程,也是反思与学习的绝佳机会。本期将分享Michael Bailey老师关于同理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的讨论。
同理心——“我们”而非“我”
包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与去年举行的全球教育论坛上,教育心理学家Michele Borba博士的观点不谋而合。Borba博士花了多年时间研究世界各地的儿童,以确定是什么让学生不断成长。她在演讲中提出了七个对儿童成长至关重要的特质:自信、同理心、自控能力、正直诚信、好奇心、毅力和乐观。
其中,同理心通常被定义为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以及想象他人可能正在思考或感受的能力,而当今社会,人们愈发意识到同理心的重要性。而Borba博士也认为拥有同理心可以减轻压力,增强信任、创造力、联结、善良和勇气。
然而同理心并不是天生不变的,它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加以培养。首先以及最重要的是,孩子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感受,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若非如此,他们也很难敏锐地感知到他人的感受。家长可以定期询问孩子的感受,引导他们说出更多细节。例如:“你看起来有点心烦,是吗?”孩子们需要知道,拥有不同的情绪是正常的,不必隐藏,家长也可以对孩子说:“我睡眠不足,所以我很烦躁。”以此让孩子耳濡目染地向父母学习。
当孩子拥有说出自己感受的能力时,家长可以继续引导他们关注别人的感受。例如,观察人们在商场、图书馆或操场上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你觉得那个人现在是什么心情?你有过这种感受吗?”把猜测别人的情绪变成一种游戏:“让我们猜猜她感受如何?”“看看她的肢体语言。”
另一种培养同理心的方法是让孩子学会感恩。研究证实,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态不仅能增强同理心和乐观精神,还能降低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焦虑、抑郁和孤独感。心理健康在当前社会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通过感恩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十分有益的。在此,推荐一个全家人都可参与的小游戏“Give me Five!”。玩法很简单,在餐桌上,所有人都说五件让他们感激的事情。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一点,若家长希望孩子与他人共情,那么请对他们的行为做出期待和要求。科学研究证明,父母如果对孩子的冷漠态度和行为表示出失望,则更容易培养出有较强道德感,和更具思考及辨别能力的孩子。也就是说,家长应该直言不讳地指出自己所看到的孩子“不关心他人”的行为,例如:“在爷爷说话时发短信是不礼貌的。”然后描述这一行为对其他人的影响:“你认为爷爷和你说话时的感觉如何?”最后,收回你的期望:“我对你的行为感到失望,因为你应该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明确地表明希望他们关心并弥补由于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伤害。
培养同理心十分有必要,它能帮助学生在快乐和善良的世界中茁壮成长。而且最棒的是,
同理心是可被培养的,并且永远都不嫌太迟,也请家长始终如一地做孩子的榜样。”
——Michael Bailey
小学中高年级主任
在包校,我们利用包校学生品格素养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态度以及品格,以塑造更好的自己。我
们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仁”的标准?我们的行事符合“义”的标准吗 ?我们是否很好地平衡了
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尽力使学生做到平衡?作为老师,我们每天都会讨论和教授这些素养,若
您在家也能参考这些标准来要求孩子们,则他们将会不断地从中汲取养分并得到培育和提升。
——Siobhain Allum
小学校长及武定校区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