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校是我青春盛开的地方
Cuky
生物健康方向
康奈尔大学,美国
包校是我青春盛开的地方。我留恋的是这个校园,是包校可爱的人儿,是每个我们一起度过的日夜,是我们一同在这里写下的奇迹。
——Cuky
初识包校
七年级的Cuky第一次踏入包校校门,就被这里大气优雅的气质,如诗如画的校园,和招待她的那些热情阳光的同学所打动。时值冬季,当她看到操场上穿着短袖短裤奔跑着的学生,游泳池里泛起的阵阵水花,听到管弦乐队所传来的悦耳演奏,不禁被这些场景所震撼,与此同时也被包校的“全人教育”理念所感动,因为能够在钻研学术之余,始终坚持自己的热爱,一直是Cuky所希望的模式。
Cuky坦言,来到包校后,无论是授课形式还是课后任务,以及对自我时间的管理,对学生的要求和期待都与之前不同。课堂上,老师们不会单向输出,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例如IB语文课上的“学习者社区”模式,就是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内部以及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迸发出更广、更深、更多元的想法。
学校图书馆是Cuky每日最爱的角落
Cuky举例说,在《雷雨》这一课的学习中,敏春老师直言教研组准备的内容只代表了老师们的视角和观点,希望学生们能有更多自己的见解。而事实上,许多同学就人物性格、舞台提示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视角,而大家则会就着这一视角继续延伸进行探讨,而这样一轮轮的交流碰撞常常令老师们也眼前一亮。
与此同时,想要深入参与课堂讨论,除了有敢于发言的勇气,每节课前的精读和预习也必不可少,而这也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Cuky回忆自己刚来到包校时,扑面而来的各种小组项目、课后任务、课外活动让她措手不及。“以前,总有人跟在你后面提醒你到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但是现在全靠自己,尤其是那些时间线很长的课后项目。”
一开始吃过苦头的Cuky开始慢慢学着管理自己的时间,同时还积极地向身边的“土生土长”的包校同学请教,而同学们也十分乐意分享,介绍了自律用手机软件,以及可以建立“项目时间线”,而最重要的还是三字诀窍 “不拖延”。
在毕业典礼上与Yolanda合作双钢琴表演《自由探戈》
女儿点滴的转变都被妈妈看在眼里。Cuky妈妈说:“Cuky来到包校后最大的变化是从过去的督促被动学变成自主学。她自己有了清晰的学习目标,也寻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专业。最可贵的是敢于尝试和冒险新鲜事物,例如公众演讲能力,这些过去认为做不到的事,在勇敢尝试后发现并不难。看着女儿一天天变得更阳光、自信和成熟,作为妈妈也甚是欣慰。”
与生物结缘
Cuky选择了生物健康作为大学继续深造的方向,其中她尤其对脑神经科学、生理学、公共健康感兴趣。而谈及对生物的兴趣,Cuky说是生物老师Mr. Steven Varty和Mr.Michael Dawson 风趣幽默的课堂点燃了她对生物的热爱。“虽然生物知识量真的很大,但是由于我对这个学科兴趣浓厚,我从来不觉得累,反而十分享受这个探索生命体构造与生物发展规律的过程。”
作为校园代表参与HOSA生物与健康未来领袖峰会
而在兴趣之外,让Cuky坚定地走上专研生物这条道路的,是一种来自家庭的使命感。Cuky介绍说,因为身边有老人家确诊了阿尔茨海默症,让她自己也成为了众多阿尔茨海默症照料者的一员。但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文献和查找资料后,她发现虽然中国有全世界最庞大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群体,但国内不仅对这种疾病本身的研究和关注较少,对于照料者的指导以及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更是少之又少。
阿兹海默症公益教育分享会
在Cuky看来,很多时候人们对疾病的害怕是源自于对其所知甚少,于是她牵头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检索国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文献,将信息进行梳理、整合,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双语能力和生物特长,完成翻译与解读工作。最终,这些内容以一篇篇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形式分享到一个全部由阿尔茨海默症照料者组成的互助群里,同时辅以自创的冥想音频,从而缓解照料者们的焦虑。这一公益项目也获得了CTB 阿兹海默调研项目全国二等奖与最佳研究设计奖。
散播爱心就好比是播撒种子,播种的过程可能很辛苦,但等
我回头时,已开了漫山遍野的花,这一刻我真的很幸福。
Cuky坦言,在这个项目中,她不仅是发起者,也是受益者。“通过跟群友的沟通交流,我也学习到很多日常照料患者的小方法。”未来,她希望把这个项目继续运行下去,同时带着对神经科学的热爱与崇敬,在专研生物的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包校记忆
自小学习钢琴和中国舞的Cuky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舞典雅的气质,以及其所蕴含的多元且无限的可能性也让她十分憧憬。Cuky介绍说,自己小时候学舞专注于打基础,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考级,但来到包校之后,由于没有考级的压力,加之校园里有专业的舞蹈房,使得她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探索自己喜欢的舞蹈。同时还会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舞蹈方面的理论,充实自己的底蕴:“中国舞很讲究气韵和情绪的处理,让我感觉跳舞其实不只是肢体上的运动,更多是一种对情绪无声的诠释。”
舞蹈艺术摄影作品《白芍花》
不仅如此,Cuky发现包校有不少与她一样在中国舞上有所造诣,或者想学习中国舞却没有机会的同学。于是,她在晨会舞台上用舞蹈对全校师生进行宣传,成立了包校中国舞社,与共同热爱舞蹈的同学一同探索古典舞之韵味、民族舞之多元。
Cuky在各类校园音乐会、舞蹈秀上表演
对于Cuky而言,舞蹈已经成为她人生的一部分。未来,她希望自己带着对舞蹈的追求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在大学里甚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舞出自己的风采。而钢琴和音乐则更是一种凝聚朋友的力量:宿舍里,钢琴边,当音乐响起,所有人应声歌唱——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谊,终身难忘。
琴房和舞蹈房是我在包校最喜欢的角落。每当我学习压力大或遇到不顺的时候,我总会
去琴房弹奏喜欢的曲目,去舞蹈房肆意的舞蹈。在这两个地方独处的时间总能治愈我内心
的所有不快,因为当我心无旁骛的沉浸在自己的喜欢的事情时,一切烦恼都化作云烟。
包校滋养了我的热情和野心
Linda
人类学和东亚研究方向
哈佛大学,美国
“包校滋养了我的热情和野心,在这里我可以任凭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理想主义去做一些或许被看作是‘没什么性价比’的事情。”
——Linda
宿舍治愈的小天窗
在来到包校之前,Linda从没有想过师生关系可以如此亲近。包校的老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会在生活中给予同学们帮助。在包校大多数的辅导老师是在宿舍楼内居住的值班老师。师生共同居住在宿舍楼内,有了更多的机会互动,谈论在校生活和学术话题,同时老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和帮助学生。
在Linda看来包校的老师们都十分敬业:“老师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和教授的科目,他们把对学术的热情传递到我们的身上,让课堂有趣又和谐,也让我们感受到学科的魅力。” Linda补充道:老师们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并鼓励大家提出问题,她经常在课后收到老师的邮件回复。
谈及寄宿生活,Linda十分感恩学校优越的寄宿条件:“十二年级时,宿舍的天窗真是太治愈了。”同学之间虽然有爱,但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偶尔也会产生一些小摩擦,在Linda看来,正是这些无伤大雅的小事使她和大家都成长了许多,让她学会了如何在平衡各方需求的同时把握自己的节奏。
作为C house的学生宿舍长负责人,Linda的主要工作是领导并组织宿舍长们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宿舍楼,例如:为学院比赛招募学生,讨论宿舍里的问题和不足并予以解决。而各个宿舍长负责人之间也会定期进行交流,借鉴各自楼里的优秀做法。
热心公益的国家一级运动员
六年级的时候,在朋友的鼓励和父母的支持声中Linda一头扎进了艺术体操,柔韧、体能以及器械感的练习都要从头学起。每天必做的柔韧训练,一周两次常规大班课(每次三小时),高频率的一对一私教加训,以及寒暑假每天六小时、为期数周的高强度专业训练…...在九年级的夏天,Linda成功获得了艺术体操国家一级运动员的称号,她也是上海艺术体操俱乐部里获得这一称号的第一人。
从初识艺术体操,到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绝非易事。这不仅是因为在包校倡导的全人教育理念之下,Linda能够不设限地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还要归功于她坚韧不拔的意志、不懈地努力和良好的心态。Linda坦言在最后打比赛冲刺阶段,在学习和训练的双重压力下,身体曾出现过超负荷的反应,但当被问道是否想过放弃、考虑过失败时,Linda笑着说:“没有,更多地想着怎么能做得更好,怎么做才能进步。”
也正是因为运动员的身份,Linda结缘了体育公益和研究。她从教练和朋友处了解到,在国内有部分退役运动员的境况不如人意,于是她开始关注相关的体育公益,也与多家、多元化的体育公益组织取得联系,积极地做志愿者。一开始,作为最小志愿者Linda从琐碎又不那么擅长的海报、视频、公众号文章做起,到慢慢参与运动员英语培训课程的组织与辅导、做运动员采访,亦或是探究女性运动员的不平等待遇等等...
在体育公益之前,Linda也曾经参加过其它不同的公益活动,但让她最为牵挂的,仍然是让自己最有归属感的运动员群体:“我知道虽然这些运动员们在职场上可能会阶段性地处于劣势,但他们的坚韧、体育精神是体育给予他们的独特而宝贵的财富。我想为自己在意的群体发声,能够为他们提供帮助让我感到很快乐。”
赋予独立思考能力和自由成长的空间
在IB选课中,Linda选了历史高级水平,她笑着回忆道,自己在来到包校之前,学得最费力的就是历史,因为“总需要在考试前几天,死记硬背太多根本还没学扎实的内容”。来到包校之后,她发现历史的学习和授课方法很不一样,老师总能带着大家深入细致地走入阿兹特克文明亦或是大航海时代里大大小小的人物、事件;同时引导同学们分析不同历史学家独到的解读和观点。课后作业也由大大小小的论文组成。Linda在反复研读史料和打磨论文的过程中,形成了分析和评价的习惯。
说到IB选课,Linda曾一度犹豫是否需要选择英语文学、历史和生物,三门需要大量写作的高级水平学科。当初,在她身边有好多声音对这个“不太合算”的选择提出了反对意见:“没必要选这么难”,“何必为难自己”,“成绩最重要”。但在咨询了多位任课老师和IB协调员后,她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包校的老师不会以所谓‘更有经验的大人’的角度,功利地替学生做一些决定,也不会因为分数而约束学生的心之所向。相反,老师会在反复的沟通中确保我们掌握了充足而全面的信息,然后将最终的决定权交回我们自己的手里。”
在Linda看来,IB的两年不只是为了成绩和大学申请,她希望能有所成长,不管最后结果怎样。从这个角度来讲,包校和Linda父母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尊重Linda的选择,鼓励她去做她自己一腔热血、真正热爱、“理想主义”的事情。
“学校对孩子们少年心性的呵护,以及持续给予的尽心尽力的支持与帮助,
总是非常地打动我。高中之旅正是她学习理想落地的过程:剑指远方,
亦需聚焦当下。学习挑战极限,也学习安顿内心;学习赢得成功,也学习面对
挫折。在包校,无论是创办人、Mark校长、老师们,还是每一位同学和每一个家
庭,都是同心努力、彼此支持的伙伴。深信包校会成为每一个包校学子永远的港湾!”
—— Linda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