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诗意的四季里

日期:2022-01-14
作者:包玉刚实验学校
观看人数: 0


       富有特色的诗歌教学向来是包校高中中文组的一项传统,教师们希望,在整个高中阶段,学生们从诗歌的鉴赏、评论到创作,皆能涉猎,从而全方位地感知诗歌的魅力。可贵的是,同学们的诗歌常常超越老师们的想象,给大家无穷的惊喜。  

 

       四季流转,时光更替,风物成诗。自古以来,叶底黄鹂,荷风竹露,傲霜残菊,苍山日暮,皆可入诗。四季变化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在包校学子的笔下,亦是如此。春秋冬夏,以“四季”为主题的诗歌集已辑至第三册——《冬天送你一首诗》。这本《冬天送你一首诗》集结了三、四届学生的作品,凝聚了同学们的灵气和诗情,但也离不开全体高中中文组老师们在背后的默默付出。


 ——乐颖昱,高中中文学科组长


       《冬天送你一首诗》的诗歌创作没有规定诗的体裁和格式,也没有规定诗歌的题目,给予了同学们发挥想象力与创作力的空间,让他们能够畅意地表达与抒发自己情感与内容。十年级Susan补充道:语文课堂中,老师不仅会引导我们的写作,也会通过集思广益的交流与分享环节拓宽我们的思路,激发我们的灵感,唤醒我们的创作热情。



WechatIMG211.jpeg

摄影作品来自于:Jackie 2019届毕业生



去年雪

Callista Y10

 

新雪覆没土地又消融,

冰花绽放树梢又枯萎。

人踩着流火在黑夜中遨游,

角落里的酒瓶一个又一个地倒下。


而我用整个冬天去追逐

去年那场融化的雪。


车窗上结着霜,

手中笔没了墨。

尖锐的寒冷日夜吟唱着,

“这,是我的季节”


而我用整个冬天去发现

去年那场融化的雪,

在心脏里生根发芽。




陈晓辉老师简评:

       这首诗歌直白淡然的语言蕴藉着深沉的情感,全诗哀而不伤,情感极具层次。第一节写出了黑夜中的寂寥愁绪,开篇反复出现的“又”让时光流逝之感显得悠长,也奠定了略带感伤的情感基调,“角落里的酒瓶一个又一个地倒下”中的“又”延长了抒情主体的孤寂情绪。有意思的是第二节的情感突转,转入一种回忆和怀念,冬天的漫长恰恰让去年的雪显得意味深长。最后两节再一次强化孤寂和思念的对抗,第三节强化凛冽肃杀的氛围,全诗结尾“去年那场融化的雪,在心脏里生根发芽”,结句与开篇“消融”、“枯萎”相对应的“生根发芽 ”显得更有生命力,平和的语言强化抒情主体深入内心的怀念。 


       有情感也有形象,除了隐藏在诗歌里的抒情主人公,诗中的“去年雪”因为情感的浓郁也显得有温度,塑造了“雪”这一独特意象。



WechatIMG212.jpeg

摄影作品来自于:Wilson 2020届毕业生 



Susan Y10


徜徉于温暖的冬日街头

光影斑斑驳驳落在

绿叶与灰色大楼的

小小隙缝中

点亮着城市与人们的希望

无凛冽寒风扑打脸庞

无刻骨寒意钻入肤中

也无瑟瑟发抖的路人

吐出雾般的白气

我欲在阳光中一展歌喉

颂唱这美妙的邂逅

彼时却又有些怀念

那冷冰冰的冬



作者感悟:

        我的诗歌的灵感来源于自己在广州时感受到的不一样的气候——上海的冬天总是灰蒙而寒冷的,然而广州却有着四季如春的气候与和煦的阳光。虽然气候宜人,但我却莫名有些怀念冷冰冰的冬,因为那才是我记忆里冬天应有的模样。通过“冬天送你一首诗”这样的一个活动,我将自己有些矛盾的情感以及对这个冬天的回忆,永久地留在了诗歌与文字中。


丁雨秋老师简评:

       日常街头场景再现于字里行间,“斑斑驳驳”叠词的使用灵动地化解了冬日的沉闷和枯燥,光暗之间,千变万化,错落有致。绿色与灰色的对比更反衬出希望的鲜亮。是绿叶,是生命,是期待。学生以退为进,将常见的寒风刺骨画面一一解构,体感的凉暖形成对立,以此引出主人公“我”,于冬日颂歌极具浪漫的想象力,这美妙的邂逅在日常中你我皆有所遇,可有共鸣呢?


       怀念何时的冷冬?何处的冷冬?学生带给我们一处无尽的想象,留白使得个体化的思绪不受制于文字,赋予受众不同的人生体验感。学生寄予记忆中的冷冬怀念之情,也引出了日常生活的深刻哲思,常见之处,非同寻常往往印象深刻。



WechatIMG213.jpeg

摄影作品来自于:Alex 2021届毕业生 



冬日祭品

Isabel Y10


人们总爱把一年的悲寂

积攒进心跳做成的小盒子里

再在初冬的第一抹残阳下

把他献祭予天空

刺骨的东风由云朵的脸旁轻抚

就如天上的神明不屑于凡间的苦楚

一缕缕思绪被揉进冰花

胡乱地洒回大地

一位老妇人从木屋中慌忙地跑出

在荒无人烟的雪地翩翩起舞

她在思念铸成的风中捞取着回忆

却已被泪蒙了眼

一群孩子从寒冷中窜逃

在无尽的岁月里嬉笑奔跑

他们在名为“童年”的大殿中

固执地相信着:

只要他们还在奔跑

世界便不会毁灭

银白的精灵飞旋着升上了天空

为冬日的结尾献上了最后的膜拜

我们用了整个冬季

向初春的阳光

献祭了满怀的温柔与梦想



作者感悟:

       “冬季”于我而言,是一幅由无数个模糊的画面拼凑而成的马赛克画像。冬天好像过得尤其快,一眨眼它就静悄悄地溜走了,只给我们留下些记忆的碎片。我们约定好下次一起打雪仗、堆雪人、流水线生成“幸福”,却又在来年入冬时忘得一干二净。于是我们感到不安,既是对我们自己、也是对这个快到不让我们喘息的季节。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写下了这首诗,像创造童话故事一样,记录了几个带有浓厚色彩的冬日片段,成了一幅新的画像。


       感谢语文组老师们教会我,我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具象到白字黑字上,也很美。感谢他们给予了我们一次别致的、探寻冬天的机会。愿《冬日祭品》能带给努力在冬天储藏快乐的我们一些美好的念想。


翁和老师简评:

       这首诗最吸引人之处,首先在于作者对意象的精心组合。“心跳做成的小盒子”、“一缕缕思绪被揉进冰花”、“思念铸成的风”,将抽象的“心跳”、“思绪”、“思念”与具象的“小盒子”、“冰花”、“风”组合,将个体经验具体化,可感化。若说这些“虚实结合”的意象将作者的情感汇聚、凝结,那么诗歌中的叙事则将这些情思铺展、延宕:“老妇人”“慌忙”,却在“荒无人烟的雪地翩翩起舞”,外处“寒冷”,“一群孩子”却“在无尽的岁月里嬉笑奔跑”。这一蒙太奇引发读者无限的感慨:老妇人或许也曾经在这“童年”大殿中“嬉笑奔跑”吧?那“固执地相信”或许就是她想要“捞取”的“回忆”吧?



WechatIMG214.jpeg

摄影作品来自于:12年级 Christine



Mary Y10

 

他披着藏色的风衣

衣摆被枯叶染上寒意

被困在没有尽头的道上被迫向前


枯萎,

是他携着不被待见的

寒冷,

是他裹挟着被驱逐门外的


他在自己带来的

漫长的夜和没有温度的阳光里

缅怀曾经消散的光芒

独自向前


他决绝地,

甩手向前不再留恋

他知道只要,断送一切后路

他就能不断向前


四季会不断轮回



陈晓辉老师简评:

       全诗将“冬”进行拟人化的书写,试图构筑“冬”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


       “冬”的外在形象身披“藏色风衣”,有着枯寒的“衣摆”,他有着西西弗斯一般的处境,永远劳而无功地向前,被驱逐在漫长没有尽头的道路上,在寒冷和长夜里独自前行,学生基于现实中的冬天特点,通过联想和想象塑造冬在诗歌叙述世界中的真实,赋予冬生命。


       点睛之笔在结尾,从表现手法角度,由三人称叙述的“他”切换到了更自由的表达,这里既有“冬”的自我表达,也是隐含的作者思考,分行处理让“四季会不断轮回”这句话仿佛从历史渺远处传来,让诗歌氛围有了肃穆和厚重的质感。同时结尾也塑造了“冬”的精神世界,在“不断向前”但又“不断轮回”悖谬处境里的“冬”仿佛参破苦乐的哲人,诗歌在这里有了智性思考。  



WechatIMG215.jpeg

摄影作品来自于:Stella 2019届毕业生



写给冬天的诗

Vicky Y10

 

这个宇宙的中央,

有一颗白色星球。


金色太阳被关在一座玻璃房子里,

玻璃房子在白色空气中旋转漂浮。


他伸手触到玻璃,

玻璃上结满白霜。


黑色身影匍匐着,

整齐划一,

向不知哪个方向,

成群爬行。


这里的冬天到了,

他们的太阳死了。


想逃离永恒孤独,

向着黑洞方向。


他寄来的太阳她没收到,

橙色的光亮在远方燃烧。


等这个冬天结束,

她决定出发找他。


也许

那里如她所愿

有夏天的晚风

和冬天的太阳



敏春老师简评:

       诗歌可通过想象力再造诗化的世界,达成幽微而丰富的情感张力。


       此诗设定并描摹了一个陌生化的时空——世界是冷郁与热烈的矛盾体,既是寒冷而沉寂的:“宇宙的中央,有一颗白色星球”、“金色太阳被关在一座玻璃房子里”、“玻璃房子在白色空气中旋转漂浮”且“结满白霜”......又是温暖而热烈的:“橙色的光亮在远方燃烧”、“有夏天的晚风和冬天的太阳” 。由此,抒情主人公冷暖人生的诗化背景得以显现。 


       此诗亦塑造了充满诗化色彩的群像与个体——群像具有极强的同一性和盲目感:他们试图集体逃离却没有方向,他们是于黑暗中“整齐划一的匍匐着”、“不知向哪个方向成群爬行”的“黑色身影”,他们“想要逃离永恒的孤独”;而个体是善于体察生命细微处、追寻生命热度与希望的抒情者:他尝试触碰“金色太阳”所在的玻璃房子、想要“寄太阳”至远方,而她“决定出发”去追寻“夏天的晚风和冬天的太阳”。



Screen-Shot-2022-01-20-at-9.56.52-AM.jpg

摄影作品来自于:Howard 2020届毕业生



Arthur Y10

 

你飘在空中看人,

怕冷的人在炉旁看你。

颤抖成就了你的结晶,

你成就了未来的斑斓。




赵丹老师简评:

       黄诗尧同学的这首《雪》和卞之琳的经典诗歌《断章》一样,篇幅简短,内涵丰富,也是34个字。不同的是,这首诗歌中的“你”有了一个明显的指代,作者将雪拟人化了,“你飘在空中看人/怕冷的人在炉旁看你”看似描写的是一幅风景画,但是重心在“看”,通过“雪”看“人”,“怕冷的人”看“雪”这样“看与被看”的关系描写,表达出了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相互关联,无法孤立的人生哲学。同时不怕冷的“雪”和“怕冷的人”形成了一组对比,对比的背后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颤抖成就了你的结晶/你成就了未来的斑斓”是一种奋斗:不经历颤抖,怎么见斑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历寒冬,怎么见初春?同时,在雪的衬托下,炉旁“怕冷的人”则是另外一种:不经历颤抖,也不见斑斓;不经历风雨,也不见彩虹;不想历经寒冬,也无所谓初春。很明显,小诗人选择的是成为“雪”,这么看,也有点托物言志之味。




* 感谢高中中文学科组长乐颖昱老师、陈晓辉老师、丁雨秋老师、敏春老师、翁和老师、赵丹老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的指导和无数个日夜的默默付出。感谢《新生》社团指导老师陆秀和毕业生Danny Guo、Aaron Lin以及全体社员们的投入和付出。感谢高中中方学术主任熊德勇老师的引领和支持,为高中语文组种下了“诗情画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