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学校的每一天都需要不断付出他们的时间、智慧和对学生的关怀。然而,他们却很少有时间能停下脚步来接受他人的给予。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希望老师们能够在忙碌的工作中停下脚步,从一些优秀的教育家的分享中收获新知、拓宽视野;并以此为起点重新出发,用所学所想反思之前的做法。
——柏伽铭,常务校长
12月3日是包校的教师培训日,三校区根据各校区的教师需求和校区特色,分别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业培训。教师培训日的内容建立在之前培训的基础之上,是前期培训的深化和延伸。在包校,教师培训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非一蹴而就。
高中松江校区
松江校区的培训重点为跨文化合作与胜任力,全天的培训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讲。学校希望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促进中外方教师之间更好地合作。在中国文化专题培训中,各学科组的中国老师们多层次、多角度地向外籍教师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和生机勃勃的现在与未来。话题不仅涵盖人文社科领域,如从外销瓷器看17,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还接地气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口彩。同时还让老师们亲身体验了中国传统戏曲和音乐。
高中中文学科组长乐颖昱老师带领语文教师陈莉娜,为外方教师们组织了一场生动有趣的中国口彩和文化:教师们从色彩、数字、年节口彩和符号象征等方面向外国老师介绍了中国的口彩和文化,并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介绍了为何中文的语言特点造成了这种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在交流过程中,外国老师也分享了很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趣故事,同时也分享了他们自己国家和民族里的一些独特的口彩和文化。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都深深感到,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只要秉持着尊重之心,就能更多一份理解和包容。
高中课外项目主任Martin老师参加了由人文学科组长施琦芳和地理教师胡薪苹讲解的《中国从哪里来》后说道:“我十分喜欢今天的分享。中国的地理让人着迷。特别是青藏高原对上海气候的影响。我曾经在中东生活,那边的纬度和上海差不多,但是气候却截然不同,通过这次培训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英语教师Jessica Cohen分享道:中国历史的分享实在是太有意义了,它不仅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同时也让我对生活在这片神奇热土的人民充满了敬意。
中国文化活动不仅是展示优秀中国文化的平台,也是中外员工交流的平台。此次培训不仅邀请了在中国生活多年,并讲着一口流利中文的外国老师来谈谈他们在中国的趣事,还请中外老师一起来探讨中西哲学体系中的“仁义平”价值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松江校区一直以来通过各类员工培训、周末员工活动,在员工中践行包校传承中国文化的使命。在高中对外事务主任臧娜老师的组织下,除了员工培训日的活动外,每月还会举办一次中国文化体验活动,让中国文化真正融入生活。
培训日当天,全体教师还参加了有关双语教育的讨论,他们聆听了来自包校毕业生和在校学生的成长经验,从学生的视角切身体会他们在双语环境下可能遇到的问题。2021届毕业生Melody通过视频分享了她为海外生活所做的准备。同时,在校生们则回答了老师关于双语素养的问题,以及老师们可以如何调整教学来提高同学们的双语能力。
高中教学主任Jordan Anderson分享道:“我们的学生能够反思双语的内涵,这是一件非常棒的事。这也让教师们,特别是非双语的教师们能够进一步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双语。同时也促使我们反思和调整我们的教学,使双语能力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由高中副校长James Lyng和学生生活主任邓肯主持的“全球公民”专题培训旨在帮助教师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全球公民和其在跨文化学习中的含义。在今年早些时候James校长和邓肯主任参加了国际学校协会(CIS)的专业培训,在此次包校的培训中,他们带着各自的经验和教师们重温了部分专业术语的定义,并探讨了其在实际生活和教学中的运用,同时也思考了包校学子作为未来的全球公民,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和能力。
初中校区
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和素养,这一使命要求我们作为教育者首先能够做到带着了解、尊重和包容的心态看待文化差异;可以通过不同视角,分析和审视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意见分歧;掌握处理和化解工作和生活中由此而生的挑战的能力。
—— 庄勤,初中虹桥校区教务主任
12月3日,来自国际学校委员会(CIS)的学校支持与评估官员Chris Green女士为虹桥初中校区的教师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跨文化能力:了解自己及他人会对团队建设产生怎样的影响》的全天线上工作坊。在本次培训中,老师们在 Green女士的引导下,带着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真实情景的分析,让虹桥教学团队具备了更强的文化差异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相信老师们会把培训带来的感悟,渗透入对学生跨文化素养的培养和发展的日常教学设计中。
跨文化能力是指个体与异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应具备的综合能力,这需要激发自身理解、欣赏并接受因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同观点和理解。工作坊通过对跨文化能力发展量表IDI的解读,围绕“文化核心”、“文化弹性”、“文化行为”及对跨文化能力的影响等话题逐级展开,并紧密结合包校实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老师们按照讲师要求以不同的文化背景组成了10个小组,以组为单位交流了在学校背景下有差异的文化现象、风俗和习惯,并在全体参与老师中进行了分享。
工作坊环环相扣的讨论环节增进了老师们之间对于文化差异的认识,在交流中也增进了对彼此的文化尊重、包容和适应。跨文化能力拓展国际视野是包校的三大使命之一,虹桥校区希望老师们跨文化素养的提高能为包校学子带来更丰富的教学体验,既能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又能为成为世界公民做好充分准备。
小学武定校区
小学校区的培训包括了:理解并与优秀的学习者合作、小组合作、课程重审、急救培训以及科技运用相关培训。
培训日上午,教师们参加了由外部专家Shari Rosen博士主持的专题讲座。该课程由小学学习支持负责人Eva Tuecking组织,几周前小学校区曾进行同一课题的培训,本次讲座则是上一次培训的延伸。Eva老师在讲座前与专家进行了大量的讨论确定培训内容,可以说这次的培训是为包校量身定做的。培训中老师们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让个性化学习更好地落地。
此外,小学专业发展培训师金威老师邀请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课程中心主任徐莉女士进行了深入的线上分享,分享的主题延续了上学期的培训主题“小组合作”展开。徐老师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分享了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经典案例;从而帮助教师们解开了一些在教学中产生的困惑。此外,培训中数学教师陈明静分享了小组合作策略运用的实际案例,并谈及了如何更好地选择合作策略为教学服务等。
老师们借此机会重温并学习了新的教学技能。在科技运用的相关培训中,老师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最新软件进行老师间的合作以及给学生布置作业和反馈等。
校医、游泳教师等部分员工则参加了专业的急救培训。老师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最新的自动体外除颤仪,并开展了心肺复苏的基本培训。除颤仪由家长通过包校基金会捐赠给小学部,是学校宝贵的急救资源。
教师培训日的课程有助于老师们梳理日常的教学,并对后续的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所学付诸实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和行动力,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居住的社区,学会如何为社区带来积极的影响。
—— 邓肯,高中学生生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