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包校 | 学习中华文化,汇聚国际视野

日期:2021-09-17
作者:包玉刚实验学校
观看人数: 0


       传承中华文化,拓展国际视野是包校的核心办学使命,外籍教师作为包校社区的重要成员,在学习中华文化的同时也为包校带来了他们的国际视野,正如许多外教分享的: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是推动他们加入包校的主要原因之一。


       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被视为中外籍教职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要技能之一。虽然语言的学习通常围绕学生展开,但是教师语言能力的提升则能让学生受益,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双语教学环境。


       为了提升员工的语言技能,包校推行了许多新举措,其中基金会为语言培训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仅在上个学年就有超过70名教师参与了这个项目。而学生们也成为了外教学习中文的推动者,高中部的同学们自发创立了为学社学生社团,与老师们互换角色,变成了外籍教师的中文辅导老师。 



如果您希望观看几位老师的视频,请查阅包校往期推文: 


我爱包校 |外教学中文(下)



会说景颇语的年级组长





Jonathan.png


Jonathan Burnhill

小学武定校区,一年级年级组长

2011年加入包校


       在经历了从出生地苏格兰、荷兰到阿曼的四处迁徙和旅行的童年之后,Jonathan在1998年第一次来到中国,而当时他还是一名大学生。在第一次环中国旅行中,他被云南幅员辽阔的优美风景深深吸引。密密层层的丛林、皑皑白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脉、迷人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共同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完成英国的学业后,正是这些美好回忆让他决心重返中国。他加入了一个海外志愿者服务的机构并被派往云南德宏,在一所师范学院工作支持当地的发展计划。 


       从第一天起,他便需要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独立生存,他发现当地几乎没有人会说英文,在德宏生活的四年里,他只遇见过两位外国人:“当我到达昆明机场时,除了‘大家好’之外,我一句中文都不会。”


WechatIMG4.jpeg


       为了能够快速适应完全陌生的新环境,Jonathan的汉语水平提高得很快。他通过从生活中学习,而非跟着书本学习。他全身心投入到人们的对话交谈中,在犯错中不断提高。他发现很多时候虽然不知道准确的词语,但仍可以用解释的方式进行表达:一旦你知道汉语的基本语法,你就可以像“搭乐高一样组织语言”。 


       Jonathan作为志愿者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与傈僳族、景颇族、阿昌族以及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一起制定健康教育普及方案,因此学习如何与当地人沟通是一项必备的技能。为此,他面临着巨大的语言挑战,因为他所帮助的大部分人都不会说普通话。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而彼此之间的语言也并不完全相通。 


WechatIMG5.jpeg


       后来,他不仅学会了普通话,还学会了一些傈僳语和景颇语。他回忆自己在云南的生活是完全沉浸式的体验:我热爱云南,在那结交了非常好的朋友,云南给我留下了四年的美好回忆,四处旅行、探索,那些年的大部分记忆都以中文存储在我的脑海中。”


       在云南生活了四年后,他回到英国并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他于2011年加入包校,当初选择包校是因为喜欢包校多元的文化。在云南的经历,使他想把跨文化合作带到教师的工作中:“我一直觉得种族不是一种障碍,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工作,互相学习,一起玩,彼此交往没有障碍与隔阂,我从本地同事身上学到了很多。”


WechatIMG6.jpeg


       七年前,Jonathan在包校认识了他的妻子。最初,作为班主任搭档,他很快对她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产生了深深的敬意。由于妻子是上海人,这段婚姻也为他带来了新的文化视角,特别是在中国的传统习俗方面。回顾过去七年在中国的生活,他分享道:


“包校不断向前发展,并越来越好。感谢学校的创办人,他们一直支持我;我对学校的

愿景有强烈的认同感。包校从一所小小的学校起步,一直朝着世界一流学校迈进。”


没有什么地方比包校更吸引我



Peter.png


罗金诚 Peter Rotundo

松江高中校区,人文教师

2011年加入包校



       Peter来自美国波士顿。他于2011年加入包校,是松江校区的一名创校员工,在成为人文教师之前,曾是一名助教。与Jonathan和Philip不同,Peter在中国的旅程始于包校。他一直渴望能够“挑战自我”:进行一次冒险、学习一种语言并探索一条进入教师生涯的途径。现在他的三个目标都实现了,不仅如此,在他刚加入包校的时候,由于当时只有20名教师,在初创期的他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2017年,Peter离开了包校去周游世界并与家人团聚,但很快他又于2019年重返包校。他说:“在美国,我没有找到比包学校更吸引我的地方。” 


       他重返包校的原因有很多:敬业的管理层,他们通常能够给予自己专业而真诚的指导;学校给予教师足够的尊重,并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使他能够发展自己的教学技能,这些都与包校的价值观密不可分,也与他个人的信仰不谋而合。他说:包校的非营利性允许教师关注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利润,并能够防止教师将学生及其成就视为“产品”,这对于一个学校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WechatIMG8.jpeg


       Peter十分赞同包校“发展全人教育”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办学使命。对他来说,教育学生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保持全球竞争力十分重要。在他的眼里,同学们都非常阳光而单纯,校园内充满了求知欲:


“包校的学生们都非常出色,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我的课堂上几乎

不用进行行为管理,可以专注于内容和教学法,这对我来说非常有成就感。”


       多年来,他见证了包校在专业的领导和包容的文化下不断成长,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培训机会,除了不断提高的教学水平,他也提升了自己的中文水平。  


       “当我刚加入包校时,我甚至不会说‘你好’。” Peter说:他现在的汉语水平已达到中级,能够阅读中文文章,并用流利的中文与家长交流。起初,作为一名中文的初学者,他会通过课本及各种应用程序进行学习,现在他喜欢在业余时间阅读简单的书籍。此外,他还得到了学生社团为学社的帮助,这是一个由学生主导的为老师开课的社团。 


WechatIMG9.jpg



       Peter作为两位历史老师的孩子,对中国历史十分着迷。在他看来中国史与欧洲史及北美史有着巨大差异。大学期间他学习了世界史,并特别着迷于中国罗缕纪存的悠久历史,希望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他热爱旅行,在旅行中除了能沉浸式地学习中文,还能参观各地的历史遗址,用旅行感受历史的心跳:“每到一处古迹你就能够学习到很多历史知识,比如去年夏天我去了西安,了解了秦始皇。”


师生角色的互换



       为学社于2018年在松江校区成立,由最初的12名十二年级学生Selina、Kingsley和Lisa等组织而成。该社团致力于教授外籍教师汉语,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已经有40多名教师参与了该社团。在包校成立之初,学生们发现老师们经常表示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能使用汉语。许多人希望使用中文来购物、写字、点外卖、打车,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能够理解学生们说的中文。 


       2021届的Daisy在为学社工作了一年,在上一学年她和同年级的Christine一起担任Rotundo先生的“老师”。最初,Daisy在全校集会中听说了这个社团,并很高兴能与外籍教师分享自己热爱的中国文化和历史。社团让她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起源与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即便如此,教中文对她来说也是一项挑战,因为在不断地中英文转换中,解释一些较复杂的概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Image
WechatIMG11.jpg


罗金诚通过临摹古诗词练习书法



       在课堂上,她会选择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主题,并将其与季节性事件或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相结合。同时,她会以古诗开篇来介绍主题,并编辑讲义进行概念分析,同时布置家庭作业和提供课后阅读链接。例如,去年她向Rotundo先生教授了武侠片和武侠小说在中国文化中的转变和重要性。


       Peter非常感谢Daisy的帮助,因为在他的眼里学生是最好的老师,他们会教授当下的流行文化和俗语。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一门新语言也是培养同理心的过程。


       除了与学生的相处,Peter与其他教师之间如家人般的感情,也帮助他更好的理解和关心他人。回顾在包校社区的生活,Peter分享道:“未来,这将成为我铭记于心的经历,遇到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伙伴,这让我感到很兴奋。”



广东、威尔士、上海



Philip.png



胡立仁 Philip Woo

虹桥初中校区,英文教师

2020年加入包校


       Philip来到中国是因为他的祖辈是广东人,在威尔士切普斯托长大的他,总会对自己的身份提出疑问:“我究竟是中国人还是英国人?我来自哪里?” 


       带着这样的疑问,他先去了北京,而后又来到了上海,满心好奇地想了解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根。因为父母希望保持一颗中国心,Philip的家里始终以说粤语为主,一家人主要吃中餐,并会一起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然而,作为学校里唯一的中国男孩,Philip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十分有限。他回忆说,每年的农历新年他都会收到令人期待的红包,但直到来到中国后,他才真正理解这份礼物的文化意义。


WechatIMG14.jpeg


       来到中国后,Philip在生活中学习了普通话。每次他一有机会就会锻炼自己的中文,比如在乘坐出租车时或是理发时,他都会和师傅们来一次畅聊。由于他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所以人们通常会和他说中文,还会对他并不熟练的中文感到困惑:“当我介绍自己来自英国时,人们都会非常好奇并问我很多问题。我会趁着这个机会锻炼我的中文。”


WechatIMG15.jpeg



       因为熟练掌握粤语,普通话的语法对他来说显得相对简单,这对于学校的工作来说也有所帮助,因为他能够用粤语与同事、家长以及孩子们交流。 


       他因包校良好的声誉而申请了这里的职位,他喜欢包校强烈的爱国情怀,并为能与中国同事一起共事而感到高兴。因为自己多元的成长背景,Philip认为双语的培养环境非常重要: 


“我的班主任搭档是一名语文老师。我们鼓励学生在学校进行

双语交流和书写。学生要记住自己是中国人,这一点尤为重要。”


       在Philip看来包校社区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热情,他赞扬教师和家长的包容和互相的配合。他分享道:“与许多学校不同,包校的家长总会积极询问该如何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而不是把责任完全推到老师身上。包校家长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他们不会质问你或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他们是倾听者,是孩子的支持者。” 


WechatIMG16.jpeg


       包校社区的团结推动了家长们对学校的支持,Philip为包校老师之间融洽的合作,愉快的交流感到惊喜,这是他真正落脚于包校的原因之一。他解释道:“部门内,我们非常开放,乐于接受新的想法,也乐于分享各自的资源。而在部门之间,其他同事也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积极地伸出援手。这让我感到很开心,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孤立的,身边有很多愿意帮助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