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包校|成为有民族担当和责任感的世界公民

日期:2021-08-13
作者:包玉刚实验学校
观看人数: 0



到了国外,一定要记得,你仍然代表着包校,代表着中国,尤其是在这样的时代里,

请务必牢牢记住你的根,不要因为害怕而拒绝发声,你在包校接受的教育让你成为

一个有民族担当和责任感的世界公民,给了你足够的底气和立场担任民间的文化使者,

给了你“仁义平”的价值观去影响和感染更多人,请务必不要辜负来自母校的这份期望。 


                                                                                                          —— 包文骏

                                                                                           创办人,常务副理事长 

                                                                      在2020年毕业典礼上向毕业生讲话


       在过去的18个月里面,许多包校校友重返中国,从坚持线上课程继续学业,到借助回国的机会探索社会、创业、实习,他们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开拓自己的道路,并用自己的力量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而校友们的故事也在不断激励包校学子和家长们不断拓展中国在世界的足迹。




WechatIMG15.jpeg

Andy, 2019届毕业生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插画



       包校是一个非常棒的地方,为我创造了成为艺术家的可能。老师们不会限制学生的天马行空,也不会扼制我们的任何想法和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这对艺术家来说恰恰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旦创造者的想法被束缚了,他们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伟大的艺术家。


 —— Andy



       去年10月,Andy 参加了2020年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向公众展示了许多不同的艺术作品。在为期四天的艺术展中,一万五千名观众参观了大约80家画廊的展品。值得令人骄傲的是,作为艺术展上最年轻的艺术家,这是Andy第一次与全国资深艺术家们一起,参与专业的艺术博览会。

 

       在这个级别的艺术活动中通常只展示成熟而经验丰富的艺术家作品,鲜少展示大学生的作品。然而,因为疫情的原因,许多身居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无法现身此次博览会,于是Andy抓住了这个机会,第一次在国际性的博览会中成功展示了他的作品。


WechatIMG8.jpeg


WechatIMG7.jpeg

Andy 有关疫情的作品



       起初由于缺乏经验,Andy 一度十分紧张,他担心没有人能理解或者欣赏他的作品。因为在此之前,他只在包校的IB艺术展上展示过自己的作品:“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大型艺术展,有成千上万的观众,所以我非常担心。但当我看到他们在我的作品前驻足观望,并饶有兴致地交谈时,让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让我对自己的作品和未来的艺术创作更有信心。” 


       Andy认为,年轻人之所以喜欢他的作品,是因为作品中展现了较强的现代感和认同感。在参展期间,他展示了一系列今年早些时候的自画像,这些作品勾勒了他在疫情期间在纽约生活的感受,传递了孤独感与对重返家乡的渴望。这些作品所呈现的情感渲染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展览上并没有其他有关新冠疫情的作品,我想也许我是唯一的一个。”


WechatIMG6.jpeg

Andy和IB艺术老师Helen Jones的合影



       Andy 的第三个参展系列是食物的彩铅作品,他的创作初衷是为了警示人们要珍惜食物:“对于年轻观众来说,珍惜食物本身是就很具吸引力的主题,而他们也喜欢作品的呈现方式。”


       作为此次博览会中最年轻的参展艺术家,Andy 通过这次宝贵的契机向成熟的艺术家们学习,尤其是在作品类型、创作角度以及与观众的连结:“我曾请教过一些艺术家,并问他们是否会担心大多数的观众不能理解或欣赏他们的作品。他们告诉我: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专注于自我情绪的创作表达,不要因为担忧观众的认同与共鸣而迷失了自己真正想要传达的情感,与其把注意力集中在反馈,不如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自身,削足适履最不可取。”


       同样,在与艺术家的交流中,他得到了更多关于自身作品和创作技巧的反馈。例如,大家对他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都非常赞赏,同时也建议可以提高艺术上的技巧,使作品更具张力。Andy 同时也认识到与其他优秀的艺术家相比,青涩的年龄与缺乏经验虽然在某些程度上确实限制了他的创作,但也正是因为年轻,他可以毫无束缚,天马行空地从自己的角度创作出更令年轻人喜欢的作品,并能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现代理念”。


WechatIMG3.jpeg


WechatIMG4.jpeg


WechatIMG5.jpeg

Andy有关食物浪费的作品

 


在包校长大的艺术家


       Andy 的艺术轨迹注定让他与艺术相伴一生。他在六年级的时候转学来到包校,当时他对学校致力于“全人教育”的理念非常感兴趣。Andy 回忆道:“我三岁时就开始接触艺术,在小学期间我热衷于艺术创作,我不想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当我小学毕业后,我想要找一所能够助力我发展自身爱好的学校。”


       抱着这样的决心,他顺利通过了 IGCSE 和 IB 艺术学习,为他能够成为正真的艺术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Andy 会在课堂外与老师进行非常多的沟通与交流,利用周末的闲暇时光去画室运用IB课上学到的技巧进行练习和创作。之前,他只是通过临摹照片和场景的方式进行创作,他称此方式为“创作一幅照片”。渐渐地,他在 IB 艺术老师Helen Jones的鼓励下开始更专注于表达自己内心的艺术创作。


       “我渐渐领悟到了艺术的真谛,不要局限于初期的临摹照片与静物,而要尝试在艺术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想法与理解,思想是艺术表现的灵魂,当一幅作品注入了灵魂,才会更具有张力,才更能得到共鸣。这才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


WechatIMG9.jpeg

参观者欣赏Andy的作品


坐在电脑前创作


       由于疫情的关系,Andy 今年留在上海,通过网课和居家创作继续大二的学习,这就带来了不少的挑战:“因为大学教授无法像从前那样在真正的课堂上那样做到紧密的指导” Andy 解释道。这是一个挑战,因为通常来说,一幅作品从构思想法到最终成型落地,这一路上教授都会给予指导与意见,但是现在隔着屏幕,他们并不能给出如此细致的指导。


       福兮祸之所倚 ,祸兮福之所存。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线上教学的这个契机让Andy 有机会学习新的艺术表现技能,他可以选择数字化或者手工艺术作品,最终他选择学习如何制作数码艺术,因为家里没有足够的空间为他添置新的绘画制作工具,他必须选择切合实际的方法同时兼顾以后的发展,然而,由于对这种创作媒介没有什么经验,一开始他感觉很糟糕,但渐渐地他看到了每一件新的作品都有了进步:“我相信未来的插画艺术家都会使用数码绘画,我相信这就是艺术的未来。”


       在艺术方面深造的同时,Andy 也在考虑自己未来的方向,他在插画艺术方面的学习,为他开启了许多机会的大门,他正在考虑为电子游戏或者电影海报进行创作。当然,目前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仍然是艺术技能提升和作品的创作。


WechatIMG10.jpeg

Andy的数码艺术作品




WechatIMG11.jpeg

Clementine, 2017届毕业生

哥伦比亚大学, 政治和经济



       一个人不能因为年龄而束缚了自己追求。我身边的所有人都在做非常奇妙且有意义的事情。对我而言,我想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持续地创造价值。一切取决于我在这一阶段能做些什么,而且做什么我都要尽力而为。 


—— Clementine



       作为包校高中部的首届毕业生,Clementine 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创立了首届学生会,第一份学生报社 Pao Weekly以及包校的第一个辩论社团。

 

       “包校对我的成长至关重要。因为学校处处充满着机会,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力,自己来填补空白,并随之去挖掘和创造。” 首届毕业生们的努力沉淀在他们创立的各种社团和传统,这些社团和传统也在他们毕业后继续发扬光大,成为包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举办中国首届林肯-道格拉斯辩论赛 (Lincoln-Douglas Debate) 是 Clementine 在包校最有意义的经历之一。林肯-道格拉斯辩论赛是一种流行于美国高中的高强度1对1,侧重逻辑,价值观和哲学的辩论形式,辩手需要熟悉许多文史哲的经典著作。这一类的辩论对高中生要求颇高,尤其是对英文非母语的同学而言。然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辩手,Clementine 欣然接受了这一挑战。她觉得林肯-道格拉斯的辩论形式非常符合包校全人教育的价值观,并想与辩论社的其他成员一起把这一辩论赛引进中国。随之她给学校管理层发了邮件,联系了其他的中国学校,并邀请了许多辩论老师来支持这场比赛。在看到 Clementine 充满热情的提议之后,包校决定提供场地和一定的资金来支持这场活动。


WechatIMG12.jpeg

Clementine与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商业团队一起



       “当时我只有15岁,我真的是在尝试做一件比我自己要大很多的一桩事……” Clementine 回忆道,“最后的参赛队伍来自亚洲各地,很多辩论老师都自愿来做裁判,包校也一直支持着我。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定要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包校让我认识到只要我对一个好想法有足够大的信念并愿意去推动它,总会有人来响应和帮助我。”


       从包校毕业后,Clementine 继续保持着这样的精神,不断地发现和实践一个又一个好想法。近几年她创立了许多新事业,包括一支属于自己的投资基金。


WechatIMG13.jpeg


在哥大留下自己的印记


       哥伦比亚大学丰富的资源使刚刚入学的 Clementine 非常惊讶:随时与获诺贝尔奖的教授聊天,进出拥有最前沿科技的实验室,并与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背景的优秀学子共同生活。在哥大,单纯地上课并取得好成绩是远远不够的 —— 所有人都在锻炼自己。按 Clementine 的话来说,“大学是一种多方面的体验。一个人要的越多,做的越多,最后得到的也就越多。你必须从大学里汲取一切。”


       在大一参加了各式各样的社团和俱乐部后, Clementine 想在哥大创立一支投资基金。她称自己是一名探索者。由于觉得传统的求职过程不太适合自己,她打算通过自己的方式迈入金融业。为了在大学时就能获得投资的一手经历,她决定亲自募集并运作一只投资组合。尽管在金融方面的经验极其有限,但通过招募哥大同学、设计培训体系、咨询行业专家、举办证券分析大赛以及无数次的路演,Clementine 最终成功地在哥大创立了她梦想中的基金。


WechatIMG14.jpeg



       在有了几年的金融行业的经验后,Clementine 想做一些比金融模型更有意义的事情,她希望从投资创新企业开始,从而为社会做贡献。 


       随着新冠疫情席卷全球,Clementine 决定暂停大学一年并把投资基金发展成全职的事业。除了金融,她也在和朋友们合作从事文化和社会相关的项目,其中包括开创一个非营利性的智库,该智库旨在通过深度地英文文章来更正海外对中国可能存在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