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包校高中部一批爱好文学的同学通过一段时间的筹措准备,即将推出包校第一本由学生自发创办的中文文学类刊物——《新生》。
“文学青年”——这个词带着八十年代的复古气息——似乎与出生在喧嚣的网络时代的零零后有点距离,然而当我们接触到这些年轻人,当我们接触到他们炽热的文字和深沉的思考,我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在他们身上闪耀,也感受到包校给孩子们提供了一片自由生长的文学土壤。
《新生》内容预告
《新生》第一期分为五个板块。在第一编《假真实与真梦境》(小说)中,你会发现日常生活中种种的魔幻和神奇,你会看到用肝过度的张肝在地府转世的故事。第二编《车轮滚滚》(杂文)中,时代会扬起它的漫天尘土,你隐约可以窥见几个迷茫的个体在灰尘中向你招手。第三编《诗从八方来》(诗歌),以诗歌作为媒介,将一颗猛烈跳动的心脏展现在你面前。第四编《光与影》,是光影诗社特辑,让你看到诗歌温润如玉、光影交错的一面。第五编《骊歌悠扬》(散文)中,你会踏进回忆的河流,用散文作舟,寻找从前的人与事,在绵长的骊歌中顺流而下。
关于《新生》的Q & A
把文学比做生命中最重要的食物,你认为是什么?
Y11, Titi:我认为文学是熔岩蛋糕。与这种蛋糕的结构相似,好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层次,能够引领读者去探讨某种现象背后蕴含的意义,引发我们的深思。
Y10, Koda:我会说文学是糖。如果数量程度得当,则回味无穷;如果过于娇柔做作,则会显得油腻。
Y11, Danny:海胆。从外面看好像很孤高,但是里面软糯糯的超好吃。
Y10, Leo:如果水算的话,我希望是水。因为“水”字长得好看,水清澈透亮,水很软。别的食物吃进去的时候,总是让喉咙有干涩感,有饱腹感。水喝下去的时候有种就像是瀑布滑入嗓子下去的清凉,又像是大河在身体里分叉开去。
何以想到创立《新生》?
Y11, Danny:《新生》意即“新的生命”,旨在重新燃起文学在现代语境中将息将灭的火焰。希望《新生》可以抛砖引玉,让当代的写作和学习不至于僵化,希望我们能有新兴的、旺盛的生命力。我们也想让《新生》成为包校文学爱好者的飞地。我想,每个人的文字都是有自己的光彩的,《新生》便是一个集合体,兼收并蓄,让每个人的思想都能在这里扎根、开花、结果。
Y10, Leo:这个刊物是包校的第一个文学刊物。我们希望这个刊物是一个文学与包校文化结合的产物。
Y11, Titi:作为编辑之一,我加入《新生》的初衷是为了能够给大家的文学作品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成长、积累灵感。
大家对于文学的看法是什么?
Y10, Koda:文学是一种交流方式,它是作家与读者交流的媒介。这种交流是超越经验世界的,有时甚至是超越理性的。它往往能够洞察人心,揭露人心中最为隐秘的思绪和情感。
Y11, Titi:于我而言,文学是一种看世界的独特视角。它也是一个能够记录我们对于周边事物,乃至于整个社会或文化的观点的工具。文学帮助我们思考,也帮助我们发声。
Y11, Danny:我个人以为,正如钱老所说,文学乃“天童舍利,五色无定,随人见性”,它是一个人思想最完整的体现。
Y10, Leo:文学是生活中重要的东西。
Danny
十一年级学生,《新生》主编。热爱天文与文学,但性情诡谲,不喜拍照,这张是他三年前的照片。
Titi
十一年级学生,光影诗社社长,现担任《新生》诗歌类的编辑。对女性文学非常感兴趣,
也尝试在自己的创作中塑造不同的女性形象,向读者传递平权和多元化的理念。
Leo
十年级学生,小说部分副主编,也参与散文工作。热爱写作,兴之所至,走笔随心。
Koda
十年级学生,议论评论部分副主编。喜欢书本和身边的社会,但是更使
他着迷的是大自然。文学在他眼中不仅是文字,更是交流和沟通。
《新生》发起者之一Danny同学说,“文学便是生活,便是眼如铜铃,目光如炬的热火一般的信仰。” 一群爱好文学的少男少女,用文字描摹生活,汇聚人生千态,呈现世间百味。文学亦是人学。一群热爱生活的零零后们,用文学表达自我,抒写青春情志,畅想美好未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生》之新,贵在用新鲜动人的文字创意抒写新生活、新生命、新世界、新理想,保持自我更新与生长。阅读《新生》,我感受到了“新生”的力量。
——熊德勇
高中中方学术主任
目前,期刊正在最后的审稿和制作过程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