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令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所有人的新春假期,也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然而就在这样令人不安的日子里,我们却听到了来自各方带给人们温暖和力量的小故事。这些令人感动的故事为我们所描绘出的包校精神,也正是对包校核心价值观“仁”最好的诠释:乐于助人、富有爱心,慷慨地为他人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来自小学部的任立晨老师,主动报名成为社区防疫工作志愿者,负责物资的后勤保障及社区防控宣传工作;高中部F.L Charity社团发起线上募捐,并以包校高中部学生的名义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捐赠1万元。
在这样的寒冬中,包校师生们没有停下脚步,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行动着,以下是我们所了解到的更多感人片段:
当武汉深陷“战场”,硝烟四起,我们到底还能再多做些什么?
1月24日,包校学生社团Field Study(实地考察)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一篇名为《#武汉加油 #为武汉医院筹款》的捐款倡议书。文章一经发布,便受到了众多包校同学、校友、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在这场没有彩排的与时间赛跑的捐赠行动中,共有40多位同学全心投入。大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用了短短几天的时间筹集了16万余元的善款。而在筹款后近一个月的时间里,Field Study的成员们用他们的高效、专业和高度的责任感,对200多家国内的医疗用品生产厂家以及部分海外厂家进行逐一联络、严格筛选、建立合作;对接各地医院取得捐赠许可证;与各类中小型NGO合作获得物资和运输函;最后再通过各种运输方式将一批批救援物资送至最需要的地方。在此过程中,每一笔资金的来源和去向都被清晰地记录下来,所有信息公开透明。
截图来自FieldStudy微信公众号
Field Study(实地考察)成立于2013年,是一个由包校学生发起的公益社团,旨在进行爱心捐赠的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公益、参与公益。Field Study目前有6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员,专注于为当地社区提供人力与资金支持,并发起、推广公益慈善项目。
对于Field Study社团的学生来说,第一次处理这么大的一笔善款是一个不小挑战。将每一笔善款都用在刀刃上,不辜负大家给予的信任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由于要和不同国家的厂商联系采购物资,部分同学每天要从早上8点起床忙到凌晨。而在和医院及厂家不断沟通的过程中,所有人都成了口罩和防疫物资的小专家,将所有捐赠物资的标准耳熟能详。
捐赠的过程困难重重,其中让Ruby社长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仙桃口罩的小插曲。起初,大家在仙桃的一家口罩厂筹集到了2万5千只口罩准备送往汉川市妇幼保健院,但始料不及的是由于武汉口罩告急,这批货物被临时征用了。当得知此事后,所有的人都感到非常沮丧而无力,尤其是这批货物的负责人、同为社长Sabrina更是备受打击,情绪低落。在经过大家互相打气之后,Ruby在凌晨突然接到了Sabrina发来的微信:“咱们不要放弃,继续干吧!我就不信了,找不到口罩送到这家医院去。”最后,在Sabrina的带领下大家又筹集到了5万个医用口罩运送到汉川市妇幼保健院。
图为Field Study社团公益海报,由成员Y9 Clare设计
这次公益捐赠让我看到了许多同学在学习之外的另一面。最让我感动的是,大家有勇气在挫折面前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我相信,正是因为我们有必胜的信心,我们才能坚持到现在。
——Ruby
作为学生社团,很多时候同学们能筹集的善款数额并不大,有学业在身的他们也无法把全部精力百分百投入到公益事业中。但是Field Study的成员们会时常问自己:我们到底能再多做些什么?因为在这种迫在眉睫的时候,哪怕是一只口罩,都能带给人们生的希望。而就是因为每个人的坚持和他们身上坚韧、不服输的劲,这一批批捐赠物资才得以顺利到达各大医院。
部分捐赠协议书及接收函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社团还希望帮助更多的人做好防疫工作,希望通过网络平台消除目前尚存的非理性的恐慌,寻找专家对网络上不实的消息做有针对性的专业解答。如果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或有类似资源,请联系包校Field Study社团(fieldstudyteam@outlook.com)。
截至截稿前,Field Study社团共筹集善款16万余元,为湖北、上海、安徽、
福建、河南、山东、江苏、云南等省市所辖近20个城市中的40多所医院/
科室/中心,捐赠了共计613箱各类防疫物资。
目前,最后一批货物也正在采购点进行库存确认。
本次募捐活动核心成员名单:Alisa Y10,Angela Y9,Anna Y9,Cathy Y10,Clare Y9,Cynthia Y9,Lily Y9,Paris Y8,Ruby Y11,Sabrina Y11,Sophia Y9,Vicky Y8 (按字母顺序排名)。
善用网络资源,传递满满正能量
近期,在包校十年级学生Steven和Helena同学的号召下,9名包校学子通过国内外知名网络和社交平台为全世界关注新冠病毒疫情的人们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2月2日新民晚报发布了一篇题为《儿子眼里的李兰娟院士》的文章,在网络中广为流传,而此次报道的策划、邀约和一线采访者正是Steven和团队成员。他们对李兰娟院士的儿子郑杰先生进行了采访,透过他的视角向世人展示了生活中的李院士。
Steven同学分享到:郑杰先生的采访其实是他们所发起的公益宣传系列报道中的一部分。而发起此次公益活动的初衷,是希望在病毒肆虐的情况下贡献自己的力量,传递正能量。此外,也希望发挥自己和同学们的语言优势,为疫情的报道打破语言障碍和国界壁垒,解决国内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帮助更多外国人客观地了解疫情的发展和国人所付出的努力。
在过程中,人手不足和资源匮乏是团队遇到的两大难题。为了解决人手问题,包括Steven在内的9名十年级学生,利用新媒体的力量,通过朋友圈、公众号推文等方式,在短短2周的时间里迅速召集到了近200名的热心志愿者,其中包括来自各中小学,科研院校以及各类企业的宣传、视频制作、翻译、社交平台运营等专业人才。同时,为了解决素材匮乏的难题,他和团队的成员阅读了大量的科普文章,其中包括了专业期刊《柳叶刀》、《自然》和《中国生物信息学》等刊载的论文和评论,并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上获取了大量前沿信息。Steven坦言,作为一名十年级学生在初读《柳叶刀》这样全英文的医学综合期刊时,确实有些吃力,好在他本身学习生物,对基础知识和专业单词有较好的掌握,当遇到新问题时也能及时通过网络搜索了解信息的全貌。
大家都说万事开头难,但在发起人之一的Helena看来,这个公益项目的最大挑战不是开端,而是如何在过程中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并严格把控进度。
解决这两个问题要通过合理的分工,规划和及时的互动,让每一个人都有参与感,步调一致。
目前他们正在忙于制作帮助外国人了解国内“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科普视频。此视频已进入最后的配音和剪辑阶段,并将于2月下旬在各大国际社交平台进行发布。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U2Mjc5OTc5Ng==.html
视频预览版,完整版将于2月底制作完成并发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Steven同学及其团队成员将继续通过网络视频和专题报道的方式,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传递正能量的小故事,而他们也希望在疫情结束之后,可以开展更多关于儿童公益和野生动物保护的项目。
第一批核心团队成员包括包校十年级的9名同学:Alisa, Arwen, Hannah, Helen, Helena, Lisa, Nancy, Steven, Zoey (按字母顺序排名)。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赛
身居海外,用一周时间筹集了大量N95儿童口罩和防疫物资,并利用“人传人”的接力方式将所有东西顺利送至湖北的指定医院。这是来自包校七年级Rony和他就读四年级的弟弟Mickey的故事。
两个孩子在放假后随父母到海外度假,当得知国内新冠病毒疫情时,他们在父亲的带领下联络了当地的工厂,筹集了大量的N95儿童口罩和防疫物资,希望为远在武汉的孩子们送上一份平安。在整个捐赠过程中,不仅物资的筹集是个问题,将物资顺利运回国也是一大挑战。由于考虑到国际物流速度较慢,一家人经过商量决定在当地寻找即将回国的朋友们帮忙,将物资“人肉”快递回国。由于大家的目的地是国内不同的城市,因此,远在海外的一家人也委托了国内的好友进行接应,在这一与时间赛跑的接力赛中,就这样“人传人”地将抗疫物资从海外运到北京、上海、南京和长沙,由这些地方转运至湖北,最后再送至事先对接好的湖北各医院。
当得知疫情后,我们什么也没多想,只想着为远在国内的同胞出一份力,而孩子们也十分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行动中,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Rony和Mickey妈妈
在我们眼里,参与公益不仅仅是捐一笔钱就结束了,我们更希望为有需
要的人们搭建一个桥梁,让所有人通过互动更多地参与到公益行动之
中。真心感谢学校,包校的家长以及所有参与到这次活动里的同学们,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让我们看到了所有人的善意汇聚在了一起。
——Field Study社长Ruby同学
*文章封面图为Field Study社团海报,由成员Clare设计提供
我们希望听到生活在国内或者居住于海外的包校学生家庭和校友家庭的故
事,想了解您的生活因为疫情受到了怎样的影响,以及您为应对疫情做了
些什么。欢迎您将故事和图片发给我们:Paolife@ykpaoschool.cn。我们
将从中择优发表或与您联系进行简短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