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7年中国科协青少年国际科技竞赛和交流活动项目名单尘埃落定。包校11年级学生Peter凭借《基于分布式智能路由器与云服务器构建的智能云DNS系统》项目成功入选,成为上海地区唯一一个入选的计算机项目。该项目已被用于实时监控松江校区的空气质量。他将与来自全国的其他20名中学生一起代表中国,参加5月份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68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的“世界杯”之美誉,是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等级、也是唯一面向9 ~ 12年级中学生的科学竞赛。竞赛学科包括了所有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内容,为全球最优秀的小科学家和发明家们提供了互相交流,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舞台。每年有来自50多个国家超过1500名的青少年科学家为赢得16个科学类别和1个团队项目类别展开激烈的角逐。
而就在2016年12月中旬,Peter还与9名中学生代表上海队参加了在北京大学举办的"英才计划"论坛,并被评为中国2016"英才计划"优秀学员。
成功的路途总是艰辛和坎坷的,自身的兴趣激发了他对科学的热爱,而包校全人教育的氛围引导他深入探究,下面让我们来看看Peter是怎么样看待他走过的成功路:
问:是什么促使你走向科学这条道路的?包校在你的科学道路上起了什么作用?
Peter: 是我对计算机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老师对我的鼓励,还有我爸爸妈妈对我的支持让我走上科创这条路。
我在包校的第一位计算机信息与技术课程的老师Granham Topp对我的影响很大,他对我的鼓励和肯定当时上六年级的我走上了计算机信息与科学的"探索与发现"之旅!
从小我就是属于特别胆大的孩子,敢想敢做,进入包校后,每天下午的Club时间让我如鱼得水,从纯手工万花筒到自制孔明灯,从风力智能楼宇到击剑计分器,我都会认真投入,不厌其烦地去一遍遍动手尝试。 我喜欢观察和尝试解决生活当中碰到的一些小问题,记得在我七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在学校参加夜间足球比赛,我发现负责管理学校操场灯光的体育老师得去操场远端看台下的小屋去关灯存在安全隐患,下雨时老师还得冒雨跑去操场关灯,那时我就想如果我能用互联网技术,让老师在办公室用计算机或手机就能远程控制操场的照明灯开关还有多好,经过一番探索和研究,我设计了一个改造方案,做了一个模型提交和演示给体育老师,学生生活处主任和校长。这个项目虽然因为学校的用电管理外包给第三方实行起来颇有难度没有具体实施,但我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我认为这个方案为我后来的校园气象站项目打下了基础和积累了经验!
2014年末,雾霾问题严重,我发现包校松江校区使用的PM2.5参考数据是使用50公里的上海市区公布的数据来判定是否取消校园户外运动,而实际上包校松江校区空气质量要好于市区,实际上松江新老城区的空气质量也存在很大差别,于是我开始着手研究智能校园气象站的项目,这个项目得到我的计算机老师MacLeon的鼓励和我爸妈对我经费的支持。从2014年底到2015年5月,我完成了该系统一期项目的方案设计,材料元器件的采购,程序的编写,设备的安装调试等一系列工作,开学后,跟同学一起编写项目报告递交校方,获得了校长的肯定与支持!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在学校运行,包校社区的每一位成员可以通过访问手机"智能校园环境"的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校内的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