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孩子学音乐更多注重乐感,而国内孩子则更多关注技术。近日,外滩教育记者专访了上海国际青少年管弦乐团创始人苏文骏,以及乐团指挥巴纳比•帕尔默,苏文骏在采访中建议中国孩子:学音乐一定要“听”。如果你喜欢肖邦,你就要听不同的人弹肖邦的曲子,朗朗怎么弹肖邦,美国的钢琴家怎么弹肖邦。学习乐器的本质,不是练习技术,而是学习艺术。而巴纳比则根据他学音乐的经历,给5-18岁孩子推荐了10张经典古典乐专辑。
对于75后或者80后的年轻家长来说,是否有着这样的困惑?小时候在爸爸妈妈的压力下练习钢琴和小提琴,一个人在家练得苦哈哈,考级考得很辛苦。但如果有人问你:最喜欢哪个音乐家的作品?最欣赏的演奏家是谁?你往往答不上来。
外滩君也是一位“80后”,小时候学过乐器,好几年的夏天奉献给了钢琴考级。回想自己的童年,总是自顾自练琴的画面,很少有机会体验集体演奏的快乐。自己的钢琴老师,更多时间是教你演奏技巧,评论你是否弹得娴熟,几乎从来不会教授如何聆听音乐,赏析名曲。
近日,外滩君专访了上海国际青少年管弦乐团(SHIYO)的创始人苏文骏,以及乐团的音乐指挥巴纳比• 帕尔默 (Barnaby Palmer)先生,让他们谈谈小时候学习音乐的故事。(本文中间附有巴纳比先生为外滩教育读者独家推荐的10张古典乐专辑)。
上海国际青少年管弦乐团(SHIYO)是由包玉刚实验学校创办人苏文骏先生以及著名指挥家、钢琴家许忠先生创立的非营利性质的音乐机构,为非音乐专业的热爱音乐,在音乐方面有特长的孩子提供舞台演出和国际音乐交流的机会。
乐团创办人苏文骏的另一个身份,是包玉刚实验学校的创办人。4岁时,苏文骏开始学习小提琴,后来又学习了钢琴。在伊顿公学读书期间,他加入了学校的管弦乐团。
他回忆刚刚入团时的些许不适应时,这样说:独奏拉错是一个人的事,而协奏出错则是大家的事。“每次演奏我都小心翼翼,深怕拉错,遇到难度非常高的地方,只能摆摆样子,不是拉小提琴,而是拉空气。”
后来,他渐渐体会到了乐团的快乐,他总结自己在乐团学会了坚持、责任感,以及团队精神。“乐团演出成功的成就感,远远超过独奏。”
乐团指挥巴纳比• 帕尔默有一副深沉而有魅力的好嗓子。他那瘦削的身体里仿佛蕴藏巨大的能量,应该和他从小练习黑管有关。巴纳比在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获得了学士学位,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巴纳比曾指挥多个世界著名交响乐团演出,担任过布达佩斯节日乐团以及法国卢浮宫乐团的助理指挥。
今年,他受苏文骏之邀,担任包玉刚实验学校“客座艺术家项目”的首位艺术家——中学部驻校音乐指挥。
他告诉外滩君:做一个好的音乐老师是很累的事。“你要从学生身上感受到他的能量,然后因材施教,针对个体情况给出反馈,再进行个别指导。当孩子们能量被感受到,他们就不会觉得自己仅仅是占据教室的一个小生物,孩子会受激励,真正投入地去练习,整个音乐学习才会活起来。”
苏文骏给学音乐的孩子的建议:
我发现国外孩子更多注重乐感,而国内孩子则更多关注技术。我给孩子们的建议是:学音乐一定要“听”。如果你喜欢肖邦,你就要听不同的人弹肖邦的曲子,朗朗怎么弹肖邦,美国的钢琴家怎么弹肖邦。学习乐器的本质,不是练习技术,而是学习艺术。
苏文骏最欣赏的两位小提琴家:
耶胡迪•梅纽因(Yehuhi Menuhin,1916-1999)
著名的美国小提琴家。犹太人,7岁在其师帕辛格指挥的旧金山交响乐队伴奏下演出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被誉为“神童”。曾在纽约交响乐队伴奏下演出贝多芬小提琴家的行列。与欧洲、美国的主要交响乐队伴奏下演出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此后在卡内基大厅举行独奏会,从而进入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的行列。战后访问过苏联、以色列、日本、印度,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过一定作用。七十年代出版了他的自传《未完的历程》。他的演奏具有辉煌的技巧、独特的气质和动人的魅力。
亚沙•海菲兹(JaschaHeifetz,1901—1987)
亚沙•海菲兹生于维尔纳。三岁那年,爱好小提琴的父亲给海菲兹买了一把童琴,四岁的海菲兹进入了维尔纳皇家学校。此后,他又到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小提琴教授列奥普德•奥尔。学业结束后,海菲兹就前往柏林、斯堪的那维亚以及美国等地演出。16岁时,海菲兹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大厅首次登台演奏了维尼亚夫斯基的《d小调第二协奏曲》和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随想曲》等经典小提琴作品。海菲兹的演奏不仅创造了一种新的小提琴演奏风格,而且还使一些经典作品得到了新的阐释。可以这样说,20世纪的小提琴演奏家无一人不受他的影响。
巴纳比在指导学生乐团演奏
巴纳比给学音乐的孩子的建议:
学习音乐,需要了解音乐的情绪(the mood of the music)。音乐是用来传达某种情感的。如果不能传达情感,它就是杂音。
一首曲子用冰冷的心和完美的技巧弹奏出来,远不如那些拥有丰富情绪张力却弹错一些地方的曲子优美。
孩子应该更有勇气去追求音乐的复杂性——感情,而不是被固定的节拍、音节所控制。
☞巴纳比给外滩教育读者推荐的10张古典乐专辑:
5-12岁儿童推荐
1、《彼得与狼》
普罗科菲耶夫
2、《圣-桑,动物狂欢节》
艺术家: Dutoit
3、《青少年管弦乐入门》
布烈顿
4、《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组曲》
柴可夫斯基
5、《穆索尔斯基: 荒山之夜, 展览会之画》
斯维特兰诺夫指挥苏联国家交响乐团
12-18岁青少年推荐
1、《行星》组曲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
2、《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3、《G弦上的咏叹调》
巴赫
4、《比才:卡门阿莱城姑娘组曲1-2》
夏尔•迪图瓦
5、维瓦尔第《四季》
维瓦尔第
☞ 外滩教育对话上海国际青少年管弦乐团(SHIYO)的创始人苏文骏、乐团的音乐指挥巴纳比• 帕尔默
B=外滩教育
S=苏文骏
P=巴纳比• 帕尔默 (Barnaby Palmer)
B:你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音乐,有没有影响你们很深的音乐?
S:我对音乐的喜好是变化的。小时候,我喜欢罗曼蒂克时期的音乐,比如我学柴可夫斯基,肖邦的曲子,那时我还不太喜欢巴赫和巴洛克式音乐。但是现在,两种音乐我都喜欢,自己也经常演奏。
音乐其实无关正确和错误,某些人不喜欢一类音乐,这没有关系。
我最喜欢的音乐家应该是哈夫特,这个音乐家非常有意思,他从小就很有天赋,家里把他送到一个名师那学习。后来有记者问他的老师,你最优秀的学生有哪些,他的老师没有把他列进来,记者就问,没有哈夫特吗?老师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他是上帝的学生。
这个学生后来到纽约后有一段时间疏于练习,就有人批评他说水平下降。后来他又天天练习,又重回巅峰。所以你看天才也是要训练的。
P:我喜欢的音乐家是上世纪初,19世纪末的音乐家。他们都是在电子时代之前的音乐家,当时很注重现场演奏,当时你要参加音乐会才能听到音乐。当时的演奏家和音乐节的现场演出,能够更好地表达情绪和意义,有现场感,能够感受到作曲家的感情和意义。
我喜欢的曲目是《彼得与狼的故事》,这部根据民间故事改编成的音乐剧,其整个音乐非常有画面感,给我很深的印象。我8岁的时候喜欢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我听到的时候非常兴奋。
孩子在很小的年龄被给予一些高妙的音乐培养,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受到很多家庭教学的影响,对于音乐的感受是最诚实的。
B:我曾参观过一些英美寄宿中学,发现英国学校偏重音乐。美国学校偏重体育。对于课余时间有限的中国孩子来说,如果要在参加体育社团和管弦乐团中,选择一样,应该如何抉择?
S:这是两个不同的项目,但都可以让孩子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相比之下,运动可以强健学生的体格,而且见效很快,音乐则更注重学生内在的培养,,因为很多东西需要深思熟虑。同时,学习音乐对左右脑平衡发展也有帮助。
P:交响乐团有16个不同的部门,他对部门合作和大脑运转的要求更高一些。
对于音乐家来说,就像是带着镣铐来跳舞。音乐家首先要有娴熟的技术,但是他要表达的东西是感性的,不能用定量的东西来衡量的情绪化的东西。但是二者是相得益彰的,你的技术好要传达的意义也会提升,有时候技术也会限制你自有的表达,所以有时候会挣扎。
音乐最强大的地方在于你要花一生的时间去积累,在二三十分钟里表达你的情绪情感。和你去买东西或者去银行排队是不同的,这是高能量高爆发性的活动。
B:目前上海国际青少年管弦乐团的招生情况如何?多少孩子是主动愿意去学习音乐的,多少孩子可能是在家长要求下学习音乐的?
S:招生情况挺好的。我们目前是40人左右的小乐团,但是想要扩大到80~100人的大乐团。但是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学小提琴和钢琴的很多,但是其他乐器的学生很少。我们就会鼓励一些孩子去学习新的乐器,不然整个乐团没法完成发展起来。
P:在美国公立学校,10岁的时候老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推荐乐器,比如你个子高手长那么你来吹长号,你个子小那么你可以吹木管,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位子,一个乐团才能建立起来。然后孩子们就说,那我试试一下。
但在中国,更多的家长会因自己崇拜的音乐家,为孩子选择了乐器,比如看见朗朗就让孩子学钢琴,看见陈美就让孩子学小提琴,他们觉得我要让孩子成为那样的人。
(实习生姜之端对此文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