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uty Executive Principal Crick Chen recently completed an interview with The Paper for their “Ask” column, answering questions on fostering quality learning in students.
澎湃新闻:只有神童才能入读包玉刚实验学校吗?
陈校长:包玉刚实验学校是一所民办私立学校,不是只招收天才儿童的学校。包校比较注重软性技能和家庭理念这两方面。所以,有别于其他学校,包校不会只考量小朋友学龄前所掌握的知识、所认识的汉字。这些价值不大,因为进入包校后,会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教授。但是学生学习的品质,比如,能否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情,专心致志、尽心尽力地去完成;面对新事物时的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团队合作意识等,这些都折射出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如果家庭的教育理念与包校理念较为一致,家长也一定会重点培养小朋友的这些软性技能。
就此而言,与其说是挑选学生,不如说是挑选与包校志同道合的家庭,挑选与包校教育理念相吻合的家长。我觉得对5、6岁的孩子而言,选择他们,其实就是在选择大人。
澎湃新闻:如何培养小朋友的学习品质?
陈校长:如何培养小朋友的学习品质,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学习品质有很多种,每个人对学习品质的理解和诠释也不尽相同,比如,我认为专注力是很重要的学习品质。5、6岁的孩子能够在一刻钟、20分钟的时间里,对他感兴趣的事情集中注意力。就这个品质的培养而言,在小朋友认真完成一项任务或者一个项目时,家长需要尽量减少外界干扰,保持房间安静,避免噪音或其他新鲜事物分散其注意力。
此外,我认为团队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根据调查,我们70%的学习,是通过观察来进行的,与他人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都是学习的机会。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人合作,那就失去了这样的学习机会。家长们在培养该品质时,要为孩子搭建一个与人沟通的社交平台,而不是把孩子关在屋里不出门。在培养过程中,还要安排充足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家长要花时间和小朋友一起参与活动,或者在旁边观察。当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家长是第一时间介入,以家长的身份解决孩子的问题?还是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告诉他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利弊是什么?我觉得这些都是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当然,培养小朋友学习品质的方式有很多,家长要针对自己孩子的个性,选择最合适的教育方式。总体而言,我觉得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不一定要追求时时刻刻陪在他身边,而是要追求这段陪伴时间的品质。高品质地陪伴孩子,清楚你的目的是什么,质量如何,这很重要。第二,我觉得循循善诱很重要。家长不要第一时间插手解决问题,要给孩子一个机会、一点时间,让他去咀嚼、去消化。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去引导和沟通,这很重要。总之,无论培养孩子怎样的品质,上述两条都是不二法则。
澎湃新闻:如果进了包校,是不是就很难通过中国高考、读国内的大学了?
陈校长:虽然都提倡尽心尽力、刻苦学习,但是包校的理念和高考的理念在很多方面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包校的学习计划不是为高考量身定做的。
今后高考的改革方向到底如何,我们还不清楚。包校的孩子在出色地完成学业、申请国外高校的同时,能否也通过参加国内高考而进入国内的大学?这需要看未来高考的改革方向。应该说,目前是不可行的,但未来还是有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性,不是我们来匹配高考的指挥棒,而是看高考在改革过程中,能否给包校孩子、给我们的这种教学模式和理念提供一些机遇,从教育改革的方向来看,这其实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但目前来说,大部分包校家长希望孩子进入包校后,能在中小学阶段努力学习、培养能力,为今后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澎湃新闻:你们最看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品质和特长?
陈校长:一方面是要有一定的专注力,对新生事物充满求知欲,愿意去尝试新事物,愿意去学习。另一方面,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也很重要。一个人即使能力有限,但如果他喜欢与人交往,善于倾听他人的想法,就能从中汲取有益的内容,从而丰富自己的见解。我们不希望看到一个孩子,不太愿意与人合作,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做一个聆听者等。上述两方面是我们比较看重的品质。
澎湃新闻:幼儿园期间没有上过英语辅导班、没有参加过幼小衔接课程、接受过思维训练的孩子,考得上包校吗?
陈校长:就语言而言,中英文双语较为平衡的小朋友,进入包校的机会更大。但有些中国籍孩子,英语虽不精通,却具备很强的中文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具备上述的软性思维品质和学习潜力,对于他们,包校也同样会给予入学名额。
(转载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