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包校中学部的住宿生活是怎样的吗?包校的教学又有着怎样的不同?日前,包校九年级学生Chloe为《上海中学生报》撰文,讲述了自己在包校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现将全文摘录如下,与您分享。
这个学期,我转学到了双语学校。
这所学校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全英语教学、丰富的课外活动,以及良好的硬件设施。转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必定有喜有忧。我最担心的就是全英文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以前的公立学校我的英文水平还算不错,但是到了现在这所学校,那就有点“小巫见大巫”的感觉了。
教学全英语
除了语文课以外,学校其余的课都是由外教授课的,这让我非常不适应。举个例子,比如说历史课。教我们历史课的老师是一个很美丽的英国女人,刚开学的一个星期里,有一次她问我,能否用你自己的话说说revolution(改革)。当时我就有点傻掉了,难道她要让我从文艺复兴开始讲,一直讲到英国的工业革命吗?渐渐地,从每一次的小问题和老师授课的内容中我发现,老师讲的点其实是很小的,但每一个点都会讲得很细、很慢,除了疏通课本上的知识以外,还有补充阅读、纪实片、现代人对于历史事件(比如“一战”)的批判看法等等。但是要在课堂的45分钟里面吸收老师所讲的全部内容,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还有一次,我们上“一战”内容的前夕,老师给我们发下了三大张a4纸大小的BBC报道,上面是许多历史学家对于“一战”的不同看法,然后让我们回答问题。那些密密麻麻的字恐怕真的会让我看出密集恐惧症来!听同年级的新生说,她光是看文章就花掉了三个小时。在晚自习的一个半小时里,我开始攻读这些文章,生词一大堆,时间过得真快,晚自习结束,我才看了一页材料!回到寝室里,我想这样下去可不行,难不成睡觉不睡了?就算通宵达旦,做完它也不现实。
讲到这里,再说说温暖的事,很多英语基础很好的老生都来宿舍帮助我们,讨论着“一战”中英国需不需要援助比利时导致自己也被牵扯到战争中去,等等这些话题。虽然各抒己见,想法不同,但是我还是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快乐互助,最后我圆满完成了这一份作业。
住宿生活很美好
打上学以来,我从来没有体验过住宿生活。从本学期开始,我成了一名住宿生。每周四天住在学校,周末回家。在宿舍里,三个人一间,自己打扫卫生,自己洗衣服,反正什么都要自己来。所以想家是难免的,想老爸老妈,虽然每天打电话,但是不在一起总是会思念。这有什么办法呢?有时只能自我安慰,想想有些同龄人都出国了,和父母相隔一个太平洋,他们也照样熬过来了。我比他们幸运,至少还与父母在同一个城市里。
这里的学习也是完全自主的,有时候去与学霸切磋学习,他们会很愿意和你分享心得。当然也可以直接去请教老师,各科的老师都乐意为我们提供帮助。
不少人喜欢调侃自己是悲惨的住宿生,经历着悲惨的住宿生活。其实不然。宿舍生活其实是很美好的。比如说,我们宿舍的传统是每个月都会给当月过生日的同学庆生,吃蛋糕。这个时候,也是一个新生老生互相融合、交流的好机会。马上就要到万圣节了,学校会举办很多活动,当然也会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比赛。我们宿舍就报名参加了装饰宿舍门这个竞赛。我的宿舍里三个人都是新生,这很幸运,大家可以互相照顾,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共同解决。
选修课花样多
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科学这些课程外,我们还有选修课,我选了戏剧、艺术和设计等,都是非常有趣的课程。正课上完以后,我们就会换运动服上接下去的两节课。此外在体育大项中我还选了舞蹈课。这些课程虽然没有语数英课那么紧张,但也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学习。
其实一开始我想选择的体育项目并不是舞蹈,我本人没有学过舞蹈,擅长的体育项目是羽毛球、游泳等。但是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舞蹈。体育老师很爽朗,自称女汉子。她说每个人都要有两面性,既要有柔美的一面,也要有坚强的一面,特别是小姑娘。她说虽然自己每天都要穿运动服,但是在舞台上跳西域风情的舞蹈时,也会呈献出自己柔性的一面。这个季度老师教了爵士舞和印度舞,每当动作太多记不住,或者节拍跟不上的时候,老师都会很细心地教,给予鼓励,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更加努力。
在新的双语学校生活、学习,有喜有忧,但是生活总是充满了未知数,只有不断探寻,才会发现更多的精彩呀!